保障房多地遇冷 河南2.6万套保障房空置一年以上

2015年02月06日 16:30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好饭不怕晚,政策也一样,不怕来得迟,就怕没有含金量。当然,即使有了含金量,好政策在执行中也要提防走样。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好政策是接连不断,但是如何防止跑偏,这着实是个大课题。

  权力瘦身变相打折 简政放权还要看“含金量”

  地方两会眼看要落下帷幕,多地政府在工作报告中,都晒出了简政放权成绩单。简政放权,释放政策红利,这是好政策中的好政策。像安徽,省级政府权力事项精简接近七成,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超过三成。对办事儿的企业和老百姓来说,这好有一比,以前是在早晚高峰,走走停停,现在是一路绿灯,风驰电掣。

  然而,新华社的报道却提醒,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在抢眼的成绩单赢来“点赞”的同时,一些基层人士和地方两会的代表委员,也对权力瘦身的“含金量”提出了质疑。也就是说,简政放权在执行起来“有变味儿”的的现象。

  听听南方这名企业负责人是怎么说的:过去跑北京跑省里可以批,现在倒是不用跑了,让层层上报等说法。你看,“政”是减了,但是“权”没放下。除此之外,合并同类项和躲猫猫,也是少数单位的常备伎俩。

  总之,简政放权,你上有政策,我下有对策。法制日报的一篇评论早就看得底儿掉,指出简政放权不应止于封存公章,而要政府职能是否真的转变。依我看,老百姓心里可都有一杆秤,这杆秤称得出权力的重量,也称得出行政部门的诚意。欺上瞒下的行为,永远也过不了这一关。

  多地部分保障房遇冷 民心工程要严防走样

  政策严重跑偏的话,老百姓就会用脚提票,保障房领域就是最好的例子。报道显示,一些地方保障房项目最近频频出现入住率低、申请遇冷情况。来看几个数字:河南全省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中,有2.66万套空置超过一年;陕西去年竣工的91万套保障房中,有超过10万套保障房没有入住;广西南宁有的限价房,亮灯率还不到一成。

  保障房顾名思义,有“居者有其屋”和托底民生之意。政策初衷很好,实施效果也很明显。那么,现在之所以频频上演保障房空城计,问题又出在哪儿呢?新华社认为是源于四大跑偏倾向,包括:重建设轻规划、重数量轻质量、重完工轻分配、重建房轻产业配套。

  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出于成本和收益考虑,往往会选择土地价格较低的偏远地区建设保障房项目,但交通、医疗、教育资源配套却没有跟上。同时,由于保障房项目的利润空间有限,一些不良开发商偷工减料,导致质量问题频出。还有就是在申请、申购上也有不少暗箱操作。

  保障房的建设竟然像做买卖一样,不出问题反而就不正常了。央视网说得好,保障房遇冷,冷得是人心。所以,保障房建设要“以人为本”,而不能“以房为本”。保障房建设就是民心工程,不是为了让地方官员交差事、树政绩、牟私利。

  在我们看来,不让民心工程沦为伤心工程,来个彻彻底底的清理整顿很有必要。

  免费师范生政策面临多重困境 好政策贵在坚持

  当然,再好的政策也都不是尽善尽美,刚才我们说好饭不怕晚,对政策,也要给予一定的耐心和时间。免费师范生政策就在考验我们的耐心和精力。为了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水平落后的问题,学生免费接受高等教育,然后反哺农村教育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当初被寄予厚望。不过人民日报调查发现,政策实施以来,遇到了不少的坎儿。比如,师范生性别“阴盛阳衰”;就业多集中在重点学校,县镇农村下不去;以及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等。有质疑的声音因此提出要取消这个政策,不过中国教育报认为,对免费师范生,只要前期做好调研工作,后期做好保障工作,依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所以,好政策还贵在坚持,与其朝令夕改,不如一直做下来。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