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春节说陕西 “羊”基因“羊”文物“羊”民俗

2015年02月16日 10:27   来源:陕西日报   

  说说我们的“羊”基因

  在农历乙未羊年新春来临之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读这些融入民族血脉之中的“羊基因”,我们会发现羊的许多典故传说都和肇始于黄河文明的陕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我们今天所践行的价值观也有着诸多方面的契合。

  陕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精神家园”。

  在农历羊年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顺着羊的历史文化脉络,追溯重温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探寻祖先繁衍生息的故事,感受恢宏大气的民族情怀。

  “羊”是传统十二生肖中与人最为亲密的动物之一,从古至今,无论是在我们的生产生活、神话传说还是文化礼仪中,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陕西与羊也有着深厚的渊源。

  “羊”——中华民族最早的图腾

  羊因其性格温顺,容易驯化,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之一,也是上古先民在游牧时期主要的蓄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羊的地位在过渡到农耕社会后才逐渐被牛取代。

  “华山之阳”、“姜水”之滨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正位于今天陕西省宝鸡市一带。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炎帝母亲女登的受孕地点在姜水的羊头山。古时,姜水属羌地,羌人从事畜牧业,羌人部落即以羊为图腾,因此炎帝神农氏从出生就与“羊”结缘,炎帝部落最早的图腾就是羊。

  如今,在陕西宝鸡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炎帝的传说故事乃至上古时代流传至今的民间习俗,宝鸡每年都会举办相应的炎帝祭祀活动。“每年的炎帝祭祀都很隆重,来祭祀的不仅有宝鸡本地人,还有很多外地甚至是海外的华人专门参加祭祀仪式。除了正式的祭祀典礼,还有很多民间的活动,像耍火龙,点排灯、唱大戏等等,特别热闹。宝鸡人‘崇火’、‘尚红’的习俗相传是炎帝时候传下来的,它们对宝鸡人的日常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只要我在宝鸡,赶上祭祀炎帝的活动一定会去参加。”从小在宝鸡市长大的张婷说。

  传说的三皇中,除了炎帝神农氏,伏羲也是最早以“羊”为部落图腾的。“伏羲生于成纪”,“成纪”据考证指的就是现在今甘肃天水一带,这里的古羌戎氏族的原始图腾就是“羊”,至今,我们都能在羌寨看到悬挂羊头的文化习俗。我们常说的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以“龙”为图腾,都出现在“羊”图腾之后。

  伏羲羊角柱上画八卦。伏羲创造的“八卦”即后来的《易经》,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从“野蛮”进入“文明”,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程。羊角柱据考是原始古人祭天时立在地上的长杆,做成羊角状,方便挂祭品,伏羲正是受羊角柱启发而造“八卦”。《易·系辞传》有言“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炎帝姓姜,“姜”字上半部为“羊”、伏羲的“羲”字中也有“羊”,《说文解字》载羊,祥也。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也。”从这些汉字的构造也可以看出对羊的崇拜。

  事实上,无论是炎帝部落、伏羲部落以羊为图腾,还是在他们的名字中都体现出与“羊”的关系,说明羊早已渗入我们的文化基因。

  羊“知法”——开启古代司法公正序幕

  羊,在古时也被视作“法”与“义”的代表。透过这些与羊有关的传说故事,我们可以找到古人身上宝贵的“法治”“正义”等等现代思维。

  “羊”对早期文化的影响尤为明显,古人有感于羊正直美好的形象,也增添了神化的色彩。“皋陶断案”的传说发生在尧舜时代,大法官皋陶就是借助独角神羊断案,继而实现了当时的司法公正,维护了社会秩序,被后世奉为司法鼻祖。

  《春秋·元命里》载曰:“尧得皋陶,聘为大理,舜是为士师。”根据《帝王世纪》中的记载,皋陶任尧舜时期的大理之官,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和法治,并制定了五刑之法。

  在汉代哲学家王充所著《论衡·是应》中:唐尧之臣皋陶治狱,辅以独角之羊。传说皋陶是使用一种叫獬豸的怪兽来决狱。这种獬豸就是有一只角的羊,是一种有灵性、能够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神兽。每当皋陶对判决产生怀疑时,就会把神兽獬豸放出来,“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这种断案的方法取得了很好效果。有史书记载“皋陶时期,天下大治”。

  这个名叫獬豸的独角羊又叫“任法兽”,据说后来古人根据“獬豸”的形象发明了一种羊角帽叫“獬豸冠”,也称“法冠”。法官审案时必须要戴上以显自己如獬豸般明察秋毫,办案公正公平,秦汉时期法官都流行戴这种“法冠”。“獬豸”的图案后来一直出现在历代执法者的官服上,象征秉正执法。

  《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法”:古体写作“灋”。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而“廌”即是獬豸。古人之所以选择用“羊”来断案,与羊身上的一些特质密不可分。例如有专家分析认为,羊性喜清洁,喜欢居于干燥整洁之处,饥餐青草、渴饮清泉,洁身自好,而远离污秽。正是因为羊与其他动物的习性有如此差异,羊也逐渐在人们心中成为清正廉洁的象征,是有“义”之物。

  在今天看来,皋陶以獬豸断案更多仍是反映了上古时期神权的特点。历史上关于“神羊”的故事也时常出现,当古人遇到难以判决的案子时,最后往往通过“神羊”介入得出答案。直到现代,我国一些地区的民间仍然流传着用羊占卜的风俗。“神羊”的决断得到广泛认同,一方面是受当时社会整体认知水平所限;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于羊的信任与崇拜。

  关于獬豸决案的科学与否我们不去追究,单从这样的判决方法来看,它本身蕴含着对公正执法的追求。反观这些古人的智慧,对我们现在提倡依法治国,树立起公平公正的法治思维也会有所裨益。

  羊“知礼”——影响中国礼仪文化

  “下马陵街”位于西安市南城墙东段内侧,这条街因“下马陵”得名。而“下马陵”就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之墓,现位于“下马陵街”东北侧。正是这位著名的思想家将儒家文化的核心精华“仁”、“义”、“礼”赋予到羊的身上,称赞羊乃“美”、“祥”之物。

  “羊”通“祥”,多作吉祥。“祥”、“善”、“美”、“義”、“群”等有美好寓意的汉字都与“羊”密切相关。同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优秀美好品质在羊身上也有体现。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执贽》写道:“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谛,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故羊之为言犹祥与,故卿以为贽。”在士大夫们的眼中,羊身上的美好品质很多,因而他们以羊为贽,把羔裘作为朝服,以显示自身德如羔羊。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孝道,羊羔跪乳这一行为与儒家所提倡孝道之义相契合,羊羔因“至孝”、知“礼”而得到古人的赞赏与崇敬。到明代的时候,“羊羔跪乳”被编进《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成为少年儿童们学习的典范。中国古代还有一个流传广泛的社会风俗——“送羊劝孝”,指的是在每年农历六七月份,外祖父、舅舅会送给外孙、外甥一只羊,提醒子女像羔羊一样孝顺父母。

  除了孝道,羊在传统文化中也是吉祥、美好、善良的象征。在《汉书·南越志》书中云:“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而“三羊开泰”作为一年开头的吉祥语,有着国泰民安的意思。古人视羊为赠与他人的高规格礼物,“执羔之礼”在古代礼仪文化中是很高的礼数。

  羊是与我们亲近的动物,“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它在有形和无形中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善良、尚礼、温和、淳朴、孝顺产生影响。那些我们的祖先从“羊”身上学习到的美好品质和道德秉性,那些让我们引以为傲的“羊基因”至今并将永远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见习记者 刘曌琼 记者 张江舟)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