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市第三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正式公布。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普查对象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数据显示:2013年末,上海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41.1万个,比2008年末增加5.0万个,增长13.9%;法人单位分支机构7.0万个,增加1.4万个,增长24.8%。在法人单位中,第二产业占23.1%,比2008年末下降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76.9%,提高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39.0%,比2008年末下降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61.0%,提高8.2个百分点。其他普查数据将随着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进度,以不同方式陆续公布。
“经普”数据折射出上海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的态势。
小微企业日长夜大
过去很多人“看不上眼”的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上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2013年末,本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36.7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95.2%。小微企业从业人员534.6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47.7%。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6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的21.6%。2013年末,本市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24.7万户,从业人员58.9万人。
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14.6万个,占35.5%;工业8.0万个,占19.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1万个,占12.5%。
本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224.6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183.2万人,增长17.6%。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工业369.5万人,占30.2%;批发和零售业194.8万人,占15.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2.7万人,占9.2%。
2013年末,本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38.6万个,比2008年末增加4.8万个,增长14.2%。本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9.5万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企业资产总计占全部企业资产总计的11.7%,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占88.3%。
上海工业提升质量
上海工业创新驱动力更强,含金量大大提升。
从上海的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数量来看,2013年末分别比2008年末下降1.5%和5.0%。但是,201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比2008年末增长5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为12.8%,比2008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主题,上海企业主动向科技创新要效益。2013年,本市开展R&D(研究与实验发展)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661个,比2008年增长159.9%,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事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9.2万人年,比2008年增长110.2%。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404.8亿元,比2008年增长102.6%;R&D经费投入强度为1.17%,比2008年提高0.37个百分点。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2.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万件,分别比2008年增长218.6%和346.9%;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44.2%,比2008年提高12.7个百分点。
2013年末,本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1024个,比2008年末增长8.5%;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10.5%,比2008年提高0.7个百分点。
新兴行业崭露头角
在经济结构变化中,上海和全国一样,第三产业占比稳步提高;上海第三产业增长主要动力是金融、贸易、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2013年末,全市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1483个,从业人员32.7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13.7%和43.1%。2013年末,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00749.4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15.2%。金融业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003年末资产合计为270253.5亿元。
2013年末,本市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3958个,从业人员44.4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36.0%和75.5%。201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682.4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48.1%。
2013年末,本市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6738个,从业人员38.0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22.7%和57.9%。2013年末,本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118.5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77.8%。
据介绍,通过此次普查,摸清了本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了本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 ■本报记者 张晓鸣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