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皖北小麦田管就忙了起来。在界首市,农民们正在忙着给返青的小麦除草、追肥。 “今年冬小麦规模经营面积达18.5万亩,占全部小麦种植面积近四成,带动了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普及运用。 ”2月27日,界首市农委副主任李超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已有379家家庭农场和724家示范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率75%以上。
像界首一样,不断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增强了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记者从省农委获悉,截至去年年底,我省土地流转面积3393.14万亩,其中耕地2541.7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1.09%,比上年同期提高近9个百分点。
为确保土地流转健康平稳发展,全省13个市和80%的县(市、区)相继出台具体的扶持和规范政策,对土地流转给予资金支持,90%以上的乡镇和村建立服务站和服务点。
在推动土地流转中,各地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把防止“非农化”作为改革底线,严格规范流转行为,加强流转用途管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规范有序流转。同时,还创新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土地托管、土地信托、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既提高农业经营效率,也促进农民增收。
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推动了科技应用。我省大力实施小麦高产攻关计划,适用技术应用到位率提升,半冬性小麦种植面积占83.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去年,我省粮食总产683.2亿斤,比上年增长4.2%,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丰”。在总播种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综合平均单产343.5公斤/亩,比上年增长4.1%,由全国的第21位上升到19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成为土地流转骨干力量。统计显示,土地流转中有60%转给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等,80%用于粮食生产,流转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有效保障了农民利益。规模经营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据测算,全省经营100亩以上粮食种植大户的劳动生产率是普通农户的3倍,投资回报率比分散经营约高5个百分点。由此带动了土地租金提高,农民流转意愿明显增强。(记者 史力)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