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茂平父子参与捐资修建的公路。
“过年了,这是我和儿子的一点心意,希望你能好好过个新年。”春节来临,达川区草兴乡燕山村的周茂平又带着清油大米和200元现金,将儿子陈松和自己的一点心意送到本村五保老人张绍华家里。
在燕山村,村里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认识周茂平、陈松父子俩的,他们打工务农挣钱,十年如一日为家乡捐资助学修桥修路的事迹,在村里竞相传颂……
他们的目标:
挣钱改变家乡 修桥修路助贫助学
“他们父子俩就是我们村的好人啊,每月给我们村五保老人发钱,年年送清油大米,还有棉衣棉被。”在燕山村,提到周茂平和陈松父子,村民们赞不绝口。
周茂平今年65岁,儿子陈松大学毕业后在达川区申家乡磷肥厂上班,由于企业改制,辞职后到广东务工。在外发展多年,陈松感受到了沿海地区和家乡内地的巨大差距,十分惦记家乡父老乡亲,便想拿出自己的部分收入来帮助五保老人、失学儿童和贫困家庭。
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周茂平,父子俩的想法却不谋而合。从2010年开始,他们给村里的18户五保老人每人每月100元的补助,年底再给他们添置棉衣棉被,清油大米等生活必需品。据周茂平老人介绍,陈松打算从2015年开始,给全乡70岁以上的五保老人每人每月发100元补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年来,只要是村里的公益事业,周茂平陈松父子俩都会大力支持。2006年,草兴乡与申家乡的乡道需要硬化,乡党委政府将情况告知周茂平父子,他们二话不说,捐资10000元。今年,村里硬化村道后还下差资金几十万,陈松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一定要大力支持。
他们的善举:
捐3000元生活费建卫生室
村民杨贤禄告诉记者,村里修桥修路,吃水就医等,无论哪方面都离不开他们父子俩帮助,村里的群众永远都会记得他们的好。
在燕山村,每到天旱季节,村里的50多户人畜饮水就非常困难。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父子俩商量决定,拿出8000元打了3口机井。从此,几十户群众都可以吃上放心水,再也不为吃水难发愁了。
为了方便村里群众看病就医,村里要修建村卫生室,周茂平捐出了儿子给自己的生活费3000元。同时,村里的老人小孩在卫生室拿药只要差钱,周茂平都会毫不犹豫地帮助支付。
对于困难学生的支助,周茂平道出了心理话,自己读书少,为了下一代,尽自己的力量给予帮助,让娃娃们有机会接受教育,今后才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2011年9月,新学期开学,村里一位姓汤的村民,两个娃娃,只有一个在上学,另一个在家放牛。周茂平听说后,找上门了解情况,当即拿出1000元,让他送娃娃上学;邻居李明奎的孩子考上大学,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家庭困难,凑不齐学费,十分着急。周茂平知晓后,把这个情况告诉陈松,第二天他就汇了5000元回来。
他们的爱心:
不断做好事 资助广西贫困大学生
周茂平父子的善心义举不仅仅局限在本乡本村,只要了解到真实情况,无论什么地方,他们都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2011年,村里一个在大竹石河镇读高三的学生回来说自己的同桌石小花(化名)因为家庭贫困,无法完成学业,知道这个事情后,周茂平专程赶到学校了解详情,并告诉儿子陈松,父子俩立即给小石支助了10000元完成高中学业,当年小石考入成都纺织专科学校,周茂平父子俩又支助了10000元学费。
2012年,周茂平夫妇在九寨沟旅游时遇到广西玉林市的大学生王伯慧,在同行的人中了解到她家庭情况,母亲多病,父亲在家务农,每年的学费都交不上,面临辍学的危险。周茂平把这个情况和儿子商量后,给小王支助了9000元。
他们的十年坚持:
父子俩捐资金额达20余万
周茂平陈松十年如一日坚持善心义举,感动了无数乡邻。周茂平告诉记者,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他们可以吃饱穿暖,但是还有很多人需要社会的关爱,我们只是为社会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记者电话联系陈松时,他正在忙碌,只是简单地说,在外工作多年,是国家给他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和价值的平台,虽然挣钱不多,但是会尽自己的能力来回报社会,做了一点小事而已,不值得宣传。
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周茂平陈松父子俩已经捐资20余万。
张泓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邹辉 摄影报道
原标题:十年捐资20万 父子务工挣钱建家乡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