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委员建言义务教育改革:提升综合素养

2015年03月11日 13:30   来源:天津日报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加快教育改革,特别是义务教育改革,既是百姓关注的焦点,更是委员们关注的热点。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在津全国政协委员孙惠玲、刘凯华围绕义务教育积极建言献策。

  让中小学教育摆脱应试怪圈

  孙惠玲委员说,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发的“减负令”不少,学校基本做到了令行禁止。但也出现了一些教师、家长将应试内容充斥到学生课余活动中的苗头,无形中占据了学生本应自由支配的时间,甚至艺术和体育教学也被带入应试教育的怪圈。

  孙惠玲建议,中小学教育应回归本真,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做好基础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必须要体现对学生心灵的呵护和人格的教育,惠及社会发展。第二,教育必须坚守育人文化,远离功利教育的窠臼,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浸染在学校正确的树人文化之中。第三,让立德树人的目标与教学目标融合,正确、全面地认识学生的智力天赋,认同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培育身心健康的孩子。

  注重提升孩子综合素养

  “在义务教育阶段,法制宣传教育、经济学常识就应该走进课堂,这对提升孩子综合素养有极大的好处。”刘凯华委员认为。

  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刘凯华委员建议,一是应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到各部门的整体工作中,并通过“法治”的手段加以保证。二是要深入研究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途径,构建新型的课程标准和课堂环境,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纲要,并将中小学法制课作为必修课,以学分形式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三是拓展法制教育途径,积极与各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创建普法基地。四是建立有效运行机制,突出管理的法治性,让社会和家长参与管理、教育和监督。

  在经济学普及方面,刘凯华委员建议,在国内中小学阶段设置独立的经济学课程,可由最初的选修课逐渐过渡到最终的必修课。要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推动作用,制定总体规划,绘制中小学经济学教育路线图,颁布必要的指导性文件,制定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以讲故事、做游戏、开展微型经济活动为主,将经济学原理以简单易懂的形式传授,力求生动。在中学阶段,以课堂讲授与实践报告为主,力求知识体系完整,讲授系统全面。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