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搭积木”建57层高楼 施工方称可抗9级地震

2015年03月18日 10: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唐小晴

12天建成的57层“小天城”。 杨华峰 摄

“小天城”内部结构。 杨华峰 摄

一位建筑工人接受采访。 杨华峰 摄

  “网友质疑建筑的安全性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我们建筑的整体结构。相反,这栋高楼比传统建筑更安全。它经过专业机构测试认定可以抵御9级地震不倒,消防施工也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甚至连恐怖袭击也会毫发无损。”针对外界质疑湖南长沙57层高楼“小天城”安全的问题,远大可建总厂厂长肖长庚如是表示。

  继湖南长沙“世界第一高楼”天空城市计划争议风波时隔一年后,位于长沙县的“一栋57层高楼19天建成”新闻再次引发坊间热议与质疑。舆论围绕“速度”、“质量”、“安全”等话题展开讨论。

  3月17日,中新网记者专程前往高楼施工现场探访,解开“57层高楼19天建成”背后的秘密。

  建楼速度引热议

  这栋高楼名为“小天城”,由远大科技集团全资子公司远大可建公司建造。中新网记者在一份名为“一天三层·中国新常态”的视频中看到,一栋57层的建筑整个建设过程被浓缩在4分钟内,可简洁直观看到这栋高楼是如何迅速拔地而起的。

  此视频近日爆红网络,几乎“吓傻”网友,纷纷惊呼“不可想象,这就是中国速度,吓人。”一些国外网友亦参与评论。印度网民称:“只有中国人才能办到!致敬!”菲律宾网友表示:“我不会进那栋大楼的。”也有中国网友质疑“安全吗?是否采用了某些耐用的预制材料?”

  这份视频中的文字资料还显示,“小天城”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包括3.6公里步行街、19个10米高的大厅,有可容纳4000人的工作场所及800户住宅。

  施工方称“可抗9级地震”

  17日下午,中新网记者在现场看到,高楼外观系银白色,主体结构由钢架和钢化玻璃组成。一些身着蓝色制服、头戴黄色头盔的建筑工人正将材料运往楼顶,进行最后的大楼扫尾工作。

  进入大楼,记者看到,其内部的每层楼亦均由钢架拼接而成,4个指头粗的螺栓随处可见,每层楼的建筑面积相对传统建筑宽阔许多。

  远大可建公司安装部部长何优贤介绍,这栋57层高的大楼每一层楼都专门修建了天阶,“失火的时候可以让居民有序疏散,平时可用做健身场地。”

  谈及大楼的安全问题,肖长庚表示:“可以抵御9级地震不倒,甚至连恐怖袭击也会毫发无损。”

  有媒体报道称,大楼是由1200名工人昼夜开工,以堆积木的方式组合起来,仅费时19天,一天就能盖三层。大楼建设速度是否真的如此之快?

  何优贤表示,大楼95%的工程量都在工厂内完成,现场只需工人现场拼接即可。“除去不良天气,大楼主体搭建成的实际工期是12天。”

  他说,“小天城”原计划建97层,因距离长沙黄花机场9.5公里,后经评审最终通过高度为57层。

  “天空城市”有望开建

  远大可建此前计划在长沙市望城区大泽湖街道回龙村建设的“天空城市”因未完成相关法定的报建手续,被有关部门叫停。

  肖长庚表示,“天空城市”具体开工日期暂不便对外公布,但相应的报建、评审工作正在开展。

  他透露,目前建成的“小天城”都是通过评审和报建的。“实际上,它是天空城市的试验项目,对一些技术进行验证。”

  何优贤告诉中新网记者,他们这样的建楼方式非常环保,材料均可回收利用,“楼内空气比室外洁净100倍,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2万吨、PM2.5约46吨,一幢楼等于种植66万棵树。”

  何优贤说,“天空城市”的建设方式会更节省材料和人工费,主体材料的技术会更新,预计地面上的工程能3个月完工。

  传统建筑业亟待革新?

  据了解,远大并非首次建设高楼。2010年,远大集团曾经用1天时间在上海世博会搭建了一座6层楼的建筑;同年6月,再次用6天完成了位于长沙占地面积达610.83平方米、高50米共15层的“新方舟宾馆”;2011年,在15天内建设完成了高30层建筑面积共1.7万平方米的T30酒店。

  远大集团的总裁及CEO张跃表示,这种高层建筑是重新定义城市化,解决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新途径。“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智能化的时代,但却仍然没有富有创造力、低排放、务实的建筑方式。”

  他认为,建筑行业是最具长期性的行业,建造过程中,一个细小错误就能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巨大伤害。

  张跃表示,远大的工厂化可持续建筑模式最重要的将效率最大化、浪费最小化。“我们的建造过程非常重视结构安全、空气质量、能源节约和可持续材料。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必须要对城市规划、建筑施工、基础设施采取长期手段,并且重点解决资源和能源消耗问题。”

  张跃表示,希望通过“天空城市”引导三大重要革命:一是建筑技术的革命,二是资源效率的革命,三是建筑产业监管模式及建筑商业模式的革命。“如果我们不采取惊人行动,展示一个能改变传统建筑的不同模式,这个行业就不会有丝毫改变。我深知自己面临巨大的阻力,但是我的决心比阻力更大。“

  肖长庚亦表示,远大“搭积木”、“造汽车”式的建楼方式一定会得以推广。“这是建筑发展的边缘趋势,必须会走这条道路。我们会在国内外推广这项技术。”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