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昆明地铁撞人追踪: 男子如何进入轨道仍在调查

2015年03月18日 10:17   来源:人民网    薛丹

  3月15日晚上8点多,李先生像往常一样,乘坐昆明地铁前往呈贡大学城。8点11分,列车行驶在晓东村站到珥季路站时突然停下来,列车广播告知乘客“因列车故障,正在维修,请耐心等待。”然而一个小时以后,李先生才和其他乘客才被疏散出地铁站。

  据官方通报,当天20时11分,昆明地铁1号线列车行驶在晓东村到珥季路下行轨行区间时,与一名男子相撞,该男子经120抢救无效死亡。

  男子如何进入轨道?警方还在调查

  网友“@最怕心灵鸡汤”在微博上说,八点多的时候,列车毫无征兆就停下来,列车广播通知说“前方列车故障,正在维修,请耐心等待”。该网友还说,当时只是让耐心等待,并没有告诉乘客发生了什么事故。“我们以为会很快开车,而事实上一个小时后广播又告诉我们自行解决回去的问题。”

  该突发事件导致地铁停运两个多小时,而原因仍在调查中。被撞男子究竟是如何进入轨道内的,为什么在相撞过后一个多小时以后才疏散列车上的乘客。针对质疑,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向本网做出了书面回复。

  男子究竟是如何进入轨道并与地铁相撞的,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表示,目前公安机关正在进行调查,结果仍需要等待,结果将尽快公布。

  “地铁运营公司在车站站台均设有安全屏蔽门,当列车车门开启时,安全屏蔽门也才会随之打开。”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在回复中说,昆明地铁运营公司在车站站台安全门上均张贴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即:乘客止步、接触轨带电、严禁擅自进入轨行区、禁止倚靠等。

  为何一个小时后才疏散乘客?配合警方进行现场取证

  当晚乘坐地铁欲前往呈贡的瞿先生回忆说,自己当晚七点半左右乘坐地铁从龙头街站进站乘车,九点左右被告知列车故障后在福德站被迫下车,无奈只好转乘回龙头街的地铁,中途还停留了好多次。“当时地铁站挤满了人,乘客几乎都在抱怨,现场也没有工作人员作出任何解释。”

  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回复说,当天晚上,轨道公司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报120、110、轨道公安,同时成立应急指挥小组,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昆明地铁运营公司通过广播告知乘客,在车站引导乘客疏散,为乘客办理退票。当值列车司机及时播放广播安抚列车内的乘客,让车内乘客耐心等待,对全线进行运营调整。

  也有不少网友质疑地铁公司为何在事件发生一个多小时以后才疏散乘客,其官方微博在2个小时以后才作出情况说明。

  “为配合轨道公安对事件现场进行取证需要,同时考虑到夜间疏散乘客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公司在警方完成了全部的取证工作后,在保证乘客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对当事列车上的乘客进行疏散。”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表示,将认真吸取市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全力做好服务市民的工作。(薛丹)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