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突突的轰鸣声,51岁的农民葵文斌驾驶着一辆满载浊水的拖拉机,沿着一条崎岖的山路“穿尘”而来,身后扬起的漫天黄土瞬间淹没了村道两旁的房屋和人群。长时间的干旱已令其家饲养的牲畜饮水几次告急,而生活用水亦撑不过一个月。
在春风的轻抚下,具有典型黄土高原特征的甘肃永靖县山区尚难见草木吐绿、山花待放的勃勃生机。尽管家中的三四十亩山地已在几天前“按时”进行了耕种,并精心为其罩上了一层防止水分蒸发的农膜,不过令葵文斌望眼欲穿的一场降水仍未能如期而至。
“这几天如果再没有一场及时雨来救急,今年的收成基本没什么指望了。”低头忙于往水窖里储水的葵文斌23日告诉中新社记者,去年入冬以来,当地只有一两场零星飘雪和小雨,干渴已久的土地若再无雨水滋润,“种子就腐烂了,今年算白种了”。
相比目前土地干旱缺水的困境,人畜饮水的告急则更令葵文斌忧心。“今年已经拉了两三次水,每次要拉七八桶(车)水,一个来回需要一个多小时,饲养数十头牲畜一个月就用完了。”葵文斌说,这些水都是周边山沟里的咸水,含碱性较大,人无法饮用。
“去年雨季时存在水窖里的水还能坚持一阵子,如果还不下雨的话就得去距此约二三十公里外的地方去买,每方水至少60元人民币。”无可奈何的葵文斌眼下最期待的就是能够及时盼来一场“天降甘霖”。
去年入冬以来,地处西北腹地的甘肃多地降水量持续偏少,而气温持续偏高,致土壤缺水严重。“缺水问题”至3月上旬日渐突显,已致该省近18万人近10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与葵文斌的苦恼相似,长久的干旱令50岁的永靖县农技站站长王国虎这几天愁上眉梢。“根据连日测试的土壤墒情结果,种子根部以内的墒情太差,达不到种子发芽的要求,现在只能等雨等水。”他表示,去年入冬以来当地几乎就没有有效降水,今年旱情较重。
连日来,王国虎拿着测试土壤墒情的仪器奔走于各个山区,但结果令人失望。“土壤10厘米以内含水量只有约6%,10厘米至20厘米的只有百分之7%左右。”他解释说,一般种子发芽需要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上,长根以后需要12%以上,目前这情况不能发芽。
“只能等,等雨,接天水。”王国虎说,旱地里面浇灌不了水,现在一个措施就是铺上农膜防止水分蒸发,并打好渗水孔,等待雨水倒来。同时根据多年的干旱规律,当地已将种植结构从夏粮调整为秋粮。
据甘肃气象部门统计,去年冬季甘肃平均气温为零下3.2℃,较常年同期偏高0.8℃,为近5年同期最高;季平均降水量为8.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6%,为近5年最少。(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