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焦虑”狙击战打响 如何应对“老二”的苦恼?

2015年03月25日 16:09   来源:北京晚报    

  “爸爸妈妈给你生个小弟弟,好不好?”

  “不好!不好!”、“不要就不要……”

  类似的对话在很多想要二胎的家庭里发生过。而最近发生的几个新闻更是让人对“老大们”的反应印象深刻:

  为生二胎,父母给老大写了保证书,保证永远最爱老大;13岁女孩用自杀逼妈妈放弃二胎……

  因为二胎政策的逐渐放开,这种因为是否生二胎而引起的纠纷和焦虑日渐增多,甚至出现了“二胎焦虑”现象——“老大们”产生分离焦虑,对家长的依恋突然增加,甚至出现厌食、烦躁、逆反、夜里哭闹失眠等现象,父母们往往为这些“突发情况”苦恼,无法处理。

  案例

  晓明这半年过得很不愉快——期末考试她的成绩下降了,总分和排名都下降了不少。之前父母经常陪着出去游玩的周末现在都是自己闷头过了,父母给买的玩具和新衣服现在也都减少了,甚至过生日那天,父母也没能带她去外面吃大餐,妈妈今年给她买的生日蛋糕没有征求她的意见……

  而她把所有不愉快的根源都归结在爸爸妈妈新生了一个小弟弟身上。“妈妈天天都陪着他,根本不管我。那个小坏蛋每天后半夜都哭,一哭就好几个小时,鬼都让他吵醒了,我根本睡不好觉,能学好了才怪!”

  晓明妈妈告诉记者,之前怀孕的时候,曾经跟晓明报备过,孩子虽然没有激烈反对,但却表现得非常冷淡,“从来也不跟我讨论小弟弟的话题,我有时候有意识引导,她也很烦躁地说‘随便’。老二出生后,因为精力有限,确实在很多地方忽视了老大的需求,结果晓明对弟弟的态度就越来越抵抗。”

  晓明的不满情绪在春节假期里的一天突然爆发了,当天晚上小弟弟又哭了,妈妈抱着他在地上溜达着哄着,晓明突然踢开了门,哭着叫嚷:闭嘴,闭嘴,马上闭嘴!要不你们都滚出去!

  晓明的爸爸把她拉回了房间,晓明哭得歇斯底里,一再哭诉父母欺负自己,甚至提到要离家出走。后来,晓明到爷爷奶奶家住了好几天,临到开学才回到父母家,但现在还是跟父母处于冷战中,晓明妈妈现在特别伤心:捧在手心里十几年的孩子,突然跟自己生分了,即便理智上觉得应该慢慢让孩子适应,不应该埋怨晓明,可是情感上却接受不了。而抱在怀里的这个老二,更是无辜。

  “在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看来,这种现象出现虽然有老大从动物本能出发来保护自己的地盘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宗春山也认为,出现问题不应该苛责老大,父母、学校甚至社会都有责任。”

  夏学銮 (北京大学教授)

  家里的这个“唯一宝贝”被惯坏了,没有一个正确的“三观”(就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能正确、合宜地处理自己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

  在家里有“老二”之前,老大在家里属于唯我独尊的地位,由此地位而形成的说一不二、唯我独大的性格已经养成。这个孩子没有与其他人平等相处、和平相处的意识和能力,也没有这样的情感体验。但是他能够凭借本能意识到家中一旦再有一个孩子,他目前享受的爱宠就会被人分享,从独享到共同分享,这个孩子之前没有受过这样的教育,也不曾有过这样的体会。他自然希望能按照现有的惯性来生活,不希望有人来打破他在家里一家独大的状态。所以,一旦发现了破坏他这种地位的可能,老大自然要去破坏,消灭这种可能,这也是在使用动物的本能捍卫自己的地盘和权力。

  孩子的这种反应其实与社会也是有关系的,现在社会很多现象会映射到孩子身上,包括家长在社会交往中的一些做法,也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很多孩子自私自利的人格。

  宗春山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有社会、时代的大背景,也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影响,同时也受微观环境的影响。老大会有这样的反应,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家长、社会教育出了问题。

  从微观环境的角度来看,父母应该认识到,要“老二”,家里新增的这个新成员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影响非常大的事件。按照人对应激事件的反应程度来区分,家庭增加新成员绝对在前十位的,强度与之相对应的也就是父母去世、离婚、亲人服刑等事情,所以这个绝不是一个小事情。不管父母是否征求老大的意见,父母都应该有这个“大事件”的认识。

  我们这个时代的大背景是什么?从家庭看,独生子女已经成为社会、家庭的惯性和定式,在这个定式下,一切资源都是向这个独生子女倾斜。形成这种定式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是社会资源短缺。在这个背景下,在这个独生子女的眼里,父母、亲人能提供的资源都是他一个人的,是不需要跟别人分享的。而且,二胎家庭毕竟还是少数,孩子也无法从同伴那里获得经验,或者认同这种现象。

  而从社会看,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各种资源短缺的社会,为了占有更多的资源,大家都在抢、在争。所以我们、我们的孩子都有“争抢”意识。在这两个背景下,你可以尽量设身处地地理解老大的想法:突然要来的这个老二,要跟他抢资源,抢自己的空间,抢自己的玩具,抢父母的爱……老大目前享有的一切资源都将被压缩,你让老大怎么保持淡定,如何能够坦然面对!

  另外从学校教育上来说,我们的教育中允许人当老末吗?我们的教育中,往往不仅不宽容老末,还鼓励所有的人都要争夺第一,只有第一才有价值,“赢者通吃”已经成了所有人的无意识思维。所有人潜意识里都觉得“老末是没有价值的,没有意义的”。学校里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胜利者拿到一切,而不是跟失败者一起分享,这种理念其实就是社会现实在教育中的体现。孩子自幼是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的,怎么能去苛责他们不懂得分享?

  再想想还有鲶鱼效应,我们成人在面对“新来的年轻人”时候都会下意识防备和警惕,何况是孩子。要知道如果有了老二,老大肯定要考虑父母爱的排序问题,如果老大不能够在爱的排序上排到第一,那么就是老末,而老末代表着得不到关注,没有意义。所以,老大怎么可能不严阵以待,如临大敌!

  国外父母为何不会

  遭遇“老二”的苦恼

  我们的老大会因为担心父母把爱分给老二而做出各种抵抗,那么,在多子女家庭为主的国外,父母们都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宗春山告诉记者,国外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跟国内有差异,所以他们的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生老二,这跟国外孩子没有可比性。国外多子女家庭是一种常态,独生子女反而不正常,所以他们的孩子概念里就觉得应该有兄弟姐妹,没有反而难以让人接受。即便是有独生子女家庭,为了避免孩子过于孤单,父母也都会养宠物来陪伴孩子,把这个当作是对孩子的尊重。国外的学校教育传达的也都是“分享、同情心”的理念,包括对待小动物都要尽量尊重。另外,很多有宗教信仰的家庭在孩子出生时候,仪式感特别隆重,老大也都可以通过这种仪式来感受到对生命的尊重和欢迎。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父母要老二、老大将会有兄弟姐妹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压根不需要父母特意去教育。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