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巨大成就,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和坚决拥护。但也有少数人对反腐败存在不同认识,其中一个最大误区就是认为“反腐败阻碍经济发展”。持这种观点的人,或是认为反腐败会导致消费需求萎缩,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反腐败硬扯在一起;或是认为反腐败会让领导干部变得消极怠工、为官不为,影响经济发展。对这些错误认识,有必要加以澄清。
反腐败会不会导致消费需求萎缩?从某些方面看,似乎有这种现象。“四风”被遏制,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公款消费少了,对一些服务业有些影响。但这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并无多大关系。如果说我国消费需求出现新变化,主要是过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应主动适应这一趋势性变化,而不能寄希望于铺张浪费的公款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说,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是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正常现象。事实上,反腐败与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腐败的实质就是滥用公权、以权谋私,这体现在行政审批、财务管理、工程建设、项目开发等领域。一些腐败分子在这些领域设租寻租,干扰正常的经济活动,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因此,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和寻租,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减少不正当竞争和社会不公现象,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环境、扫除障碍。反腐败力度越大、扫除的障碍越多,经济发展的路子就越顺畅。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反腐败只会提供正能量、释放新红利,而不会成为阻碍。
反腐败会不会导致领导干部消极怠工、为官不为?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似乎存在这种现象。一些原来习惯于“吃拿卡要”的领导干部,在没了各种好处以后,办事不积极,得过且过。但这能归罪于反腐败吗?当然不能。这只能说明,这些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出了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对于这样的领导干部,靠满足其以权谋私的要求来调动其干事的积极性,无异于饮鸩止渴。须知,不拿好处不干事的人,拿了好处必定乱干事。对这种领导干部姑息容忍,就会导致腐败现象泛滥,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疏离,不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建设和党的形象。应认识到,如果不把经济搞上去,不改善人民生活,我们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果不解决腐败问题,不消除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等贪腐现象,同样也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对于因为反腐败就消极怠工、为官不为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无为者无位,腾出位置给那些清正廉洁、敢于担当、勇于干事的人。
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不能任由蠹虫繁衍蛀蚀,否则就会枯萎;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不能任由腐败滋生蔓延,否则就会衰亡。反腐败关系民心向背,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严重的腐败往往带来严重的社会危机,造成经济停滞、社会溃败。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大反腐败力度,营造良好改革发展环境。这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抉择,也是顺应民意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