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青海启动德都蒙古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区建设

2015年03月27日 21: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张添福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宣传部门27日发布消息,海西州现已启动实施德都蒙古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区建设,现在正在组织收集有关德都蒙古的历史遗物。

  德都蒙古是对世居青海的蒙古族(还有部分甘肃肃北蒙古族)的称呼,即高原上的蒙古。蒙古人自13世纪20年代进入青海这块广袤而高寒地区活动以来,已有约800年历史。德都蒙古文化是海西州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

  海西州委宣传部宣传文化科科长甘德全介绍,该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区覆盖海西州全境,在以往德都蒙古文化保护成果基础上,将深入挖掘、分门别类、系统整理、集中展示,使德都蒙古文化进一步实物化、成果化、普及化。

  为此,海西州将相继实施“十个一”工程,如德都蒙古文化展示中心、影视资料中心和文献中心建设,召开理论学术研讨会,举办德都蒙古书画摄影展、孟赫阿尔察诗歌那达慕、孟赫嘎拉文化节、德都蒙古民俗文化展示会,出版相关文化著作等。

  除此之外,海西州下辖的格尔木、德令哈、都兰等地,也将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蒙古族迁徙至今天的海西地区,当地戈壁荒漠和草原为他们提供了类似原居住地的生存环境,他们还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青海本土文化学者李朝认为,过去游牧民族丢失的一些东西他们保存了下来,但遗憾的是某些传统文化的东西还是有所丧失,“现在的保护具有紧迫性。”

  “通过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办法来保护青海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件值得称赞、有意义的事情。”李朝说,通过这种专题形式来保护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保护当地文化的整体性具有积极意义。

  李朝说:“(在建设德都蒙古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区时,)既要热情支持,积极鼓励,还要利用大好时机,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和‘谁也离不开谁’的教育引导,增强各民族共同建设家园的大胸怀;既要避免狭隘的民族情绪膨胀,还要防止对民族文化漠然,有口惠无实至,或者一阵风现象。”(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