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桥朝宗桥栏杆破损严重 浸泡在臭水中

2015年04月09日 18:28   来源:新华网   

朝宗桥桥下汪着一摊臭水,桥上栏杆破损严重(如图)

 

  北京的古桥不少,如果“论资排辈”,那么位于丰台区的卢沟桥、朝阳区的永通桥、昌平区的朝宗桥则当之无愧地名列前三。如今,三座古桥都是国家级或市级文保单位,可是它们受到的保护程度却有着天壤之别。

  卢沟桥

  保护得非常妥当

  卢沟桥是三座古桥里年龄最大的,距今有826年的历史。清康熙时期,因永定河水泛滥,卢沟桥遭到严重损坏,1698年进行重修,如果从那时候开始算,不过是300多年的历史。卢沟桥的故事不必多说,除了乾隆题字的“卢沟晓月”外,让它名扬海内外的就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

  4月1日,记者来到卢沟桥。与永通桥、朝宗桥相比,这座老桥被保护得无微不至。卢沟桥与宛平城浑然一体,是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如今,桥栏两侧加装了铁护栏,桥头“数不清”的狮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使桥身也免遭乱写乱画之灾,桥上还有不少安保人员,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会及时制止。当天下午5点,天空落下小雨,卢沟桥桥身上的彩灯与永定河的涟漪相互映衬,甚是好看。别看有天气不佳、天色将暗这些因素,但游人还是不少。

  卢沟桥早已不再承担通行任务。1986年,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成立后,卢沟桥原本肩负着的少量交通任务,就被卢沟新桥和京石高速公路全部分担了。

  永通桥

  行人通过不太安全

  永通桥修建于1446年,距今近600年历史,其别名八里桥被更多人所熟知,因距通县老城八里路而得名,这个别名从明朝一直叫到了今天。说起它的往事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八里桥之战,说的是清军与英法联军的一场鏖战,不过记者也发现,附近有很多居民,已经不知道这个故事,更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查阅一些史料书籍时,仍然能发现将英法联军记录成八国联军这样的谬误。

  永通桥属于市级文保单位,与卢沟桥不同,它仍然担负着跨越通惠河的通行任务,尤其早晚高峰时,桥上车流依然川流不息。记者注意到,桥两头均有2.5米的限高杆,防止这座老桥受到大车的侵扰。桥栏内侧也装上了铁护栏,永通桥的铁护栏与卢沟桥相比,更加密集。这是2012年前后修缮古桥时的一项保护措施,不仅仅是为了防止有人在桥体上乱写乱画,更要避免桥栏受到过往车辆的剐蹭甚至撞击。

  永通桥桥面仅有两条车道宽,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共用一道,有的机动车在桥上还有超车动作,走了一个S形,直接开进了对面车道。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每天他要到八里桥地铁站乘车,而这座老桥是他步行的必经之路,桥上机动车、电动车、行人混行的现象非常普遍。与平常路段相比,永通桥上的混行带来更大安全隐患,因为桥面坡度较大,在桥南头根本看不见桥北侧的情况,从而增大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桥面上的道路是柏油路,不是老年间的东西,画上行车线应该不算有损古迹风貌吧?”

  朝宗桥

  三座古桥中它最受伤

  朝宗桥又名北沙河桥,坐落于北沙河上,年龄与永通桥相仿,与另两位“兄弟”相比,朝宗桥虽然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是“待遇”却名不符实。

  桥身受损严重

  虽然忝列北京三大古桥之一,而且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朝宗桥的名气和保护措施却远不及卢沟桥、八里桥,仅在桥头的东北角立有一块写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如今就连这块碑上都写满了小广告。桥身上被贴广告、遭涂抹的痕迹更是随处可见,而附近居民也提起,桥栏外侧的几处明显破损很长时间都未得到修复。在查看朝宗桥的介绍时,很多资料都提到,朝宗桥的西南角刻有一尊镇水兽,但记者在现场并未发现,随后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这尊镇水兽已经丢失。

  人车混行不安全

  自建成之际,朝宗桥便承担起疏通南北交通的任务,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是一条接通十三陵的官道。随着时代推移,朝宗桥附近的人口密度翻了数倍,老桥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的通行要求,其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隐患。桥上并无行人便道,若从北沙河南岸到北岸,朝宗桥算是捷径了,于是人们在桥上走非机动车道甚至机动车道的景象,已经司空见惯,这其中还包括老人及儿童。

  桥下环境糟糕

  桥上情况挺糟糕,桥下情况也堪忧。记者发现,这座古桥就浸泡在一汪臭水之中,除了水中气味难闻,水面上还漂着零零散散的垃圾。桥身附近,大块的塑料泡沫板、塑料布、腐坏的莲藕比比皆是,原来在桥下的这汪水里,每年初春都有一群下水挖藕的人,这些挖藕人告诉记者,朝宗桥下这片水域已经被他们承包。但附近居民更注重的是,这些挖藕人没有把垃圾带走,加剧了对老桥周边环境的破坏。

  令人欣慰的是,相关部门回复,朝宗桥已纳入维修计划,正在等待批复。(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