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救人男子26年后求认证 机构称尚无政策依据

2015年04月16日 10:22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杨赋照在讲述当年救人情景,左为杨赋照,右为当年的被救者范伟军。

  □记者周广现实习生宋迎迎文图

  核心提示|1989年12月12日下午,天下着小雪,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曹村坡村村民杨赋照在路过古荥镇北边的邙山干渠时,见两名儿童落入近两米深的水里,他立即跳进冰冷的渠水里,把两名儿童救起。之后,省市两级团组织对他进行了表彰。不过,当时尚未有见义勇为的认定机构和奖励政策,因此,河南省1998年出台的保护奖励办法,杨赋照也就无法享受。

  “武汉市民方俊明1985年见义勇为,28年后获得了武汉市见义勇为认定机构的认可。那我的见义勇为行为能不能也得到省市相关机构的认定呢?”杨赋照表示。

  26年前,汉子跳进冰水救起两儿童

  4月14日上午,在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古荥大街北侧,邙山干渠里一渠清水正缓缓向南流淌,干渠约两米宽,渠岸两侧有水泥墩护着,水泥墩外边是防护网。

  “26年前,邙山干渠可不是这样,那时,没有水泥墩,也没有防护栏,要不是杨叔及时把我救起,我当时就没命了。”在邙山干渠旁,古荥村村民范伟军说。

  范伟军是当年被杨赋照救起的两名儿童之一。

  范伟军说,26年前的邙山干渠为梯形,渠口有五六米宽,渠水近两米深,渠边的路只有两米多宽。1989年12月12日下午,天下着小雪,非常冷,当时,他去距古荥村北边不远的南王村姥姥家玩,下午3点左右,他和4个小朋友骑着一辆小三轮车从姥姥家沿渠边的小路回来,骑车的是一名8岁的小朋友,由于路窄,加上那名小朋友骑车技术不熟,三轮车一下子翻进了邙山干渠里,他和骑车的小朋友掉进渠水里,水把两人都淹没了。正在这时,杨赋照从这里经过,见他俩落水,立即跳进冰冷的渠水里,先把他救上岸,又把另一名小朋友救上岸。“幸亏救得及时,俺俩都没啥事”。

  大河报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一些年长的古荥村村民也向记者证实了杨赋照当年救人的事迹,村民说,杨赋照当初救人时,和被救的两名儿童根本就不认识。

  当年被救起的另一名落水者李鹏飞说,他和范伟军被救起后,他的一位亲戚非常感动,把这件事传播出去,《郑州晚报》1989年12月14日的头版头条报道了此事,标题是《杨赋照奋不顾身抢救两名落水儿童》。

  当年,省市团组织曾予以表彰

  “当天救人的情景,虽然已经过去将近26年,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杨赋照说,当年救人时,他在郑州国棉五厂细纱车间上班。当天,他和同村的另外两个伙伴一起去邻村给人家帮忙,恰好走到这里,看见有儿童掉进渠水里,他就跳进渠水里把8岁的李鹏飞和6岁多的范伟军救了出来。当时,郑州国棉五厂奖励了他200元,后来,郑州团市委授予他“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好团员”荣誉称号,并给他发了荣誉证书,他还被河南团省委评为1989年度的“优秀共青团员”。杨赋照向记者出示了荣誉证书。

  “当时没有见义勇为认定机构,所以没有人给我发见义勇为行为确认证书。”杨赋照说,1994年发布的《河南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办法(试行)》和1998年发布的《河南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奖励办法》均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见义勇为者所在单位,对见义勇为者应当给予支持、帮助和关怀。”并且还规定,“凡受到表彰奖励的见义勇为人员,享有就业、入学、参军、住房的优先权。”

  杨赋照说,1990年,他调到郑州一家国有企业上班,1998年,他患上慢性病,从该企业下岗,2000年,单位分房,他想让单位照顾,由于没有见义勇为认定机构的证书,最终没有得到照顾。

  如今,他想让见义勇为认定机构给他一个认定。从今年1月开始,他多次到河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和河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郑州分会反映此情况,被告知这属于历史问题,无法给予认定。

  “《湖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保护规定》从2000年开始实施,武汉市民方俊明1985年见义勇为,28年后获得了武汉市见义勇为认定机构的认可。那我的见义勇为行为能不能也得到省市相关机构的认定呢?”杨赋照说。

  认定机构:《办法》出台前的行为认定尚无政策依据

  河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郑州分会的陈先生4月14日上午在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说,杨赋照确实找过他多次,要求认定他26年前的见义勇为行为,但现在的认定办法是根据1998年《河南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奖励办法》的规定进行认定的,对于该《办法》出台之前见义勇为行为如何认定,该《办法》没有提及。没有政策依据,无法给杨赋照认定,等将来出台了解决这些遗留问题的政策,杨赋照的问题就能顺利解决了。

  河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常先生说,在仔细查看了杨赋照的相关材料和证书后,他认为,杨赋照跳进渠水救人的行为事实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此事发生在《河南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奖励办法》颁布之前,现在要认定,没有政策法律依据。

  常先生说,对于这类历史遗留问题,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曾经开会进行研讨,但也没有给出定论。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