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声明称,近日,有媒体报道“央企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经查,该消息未向国资委进行过采访或核实。
近日,国资委首席专家李锦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在国资委将国企改革的主导权上移给国务院新成立的国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后,国企改革终于有了推动性的进展:“三个清单—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分类清单中的负面清单已提交,目前另外两项清单也会在最近拿出来。”
李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述清单全部列出后,国务院国资深改组还将考虑国资改革的具体方式与方法,除了混合制改革外,包括金融化改革等多种方法在内的改革方式,国资深改小组都希望在充足的论证之后,最恰当地应用到国企改革当中去。
负面清单已列出
从1978年至今,国企改革被提了30余年,一直被称作“最难啃的骨头”。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自2013年上半年拿出初稿以来,至2015年3月已修改10多次。方案本拟于去年9月推出,随后一推再推,传出过2014年11月初、2014年12月底、2015年1月等多个时间表。
直至国资委将主导权上移给国务院。一名国资委官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事实上,在实际行政权属上,很多国企并不在国资委的管辖范围内,比如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以及各大金融央企等均属国务院直管并由财政部代管的范畴,而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的行政级别又多为副部级以上,有的甚至是与国资委平起平坐的正部级单位。国资委引导国资深改的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宣布成立国务院层级的国资深化改革小组,小组成员仍以国资委的深化改革小组成员为基础,办公地点也仍沿用国资委深改小组原有的。不同的是,这次增加了马凯与王勇两个副国级别的领军人物。
随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国资改革负面清单已列出的消息即传出。李锦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在这份负面清单中,国资委列出了10家单位是涉及国家经济利益,不放开市场管理的,其中包括有1家军工企业,即中国兵器工业集团;6家供应企业,包括中粮储、中储煤、国电、3家石油企业在内;还有3家通讯运营商。清单以外的国企,则将被开放给市场,未来将有80%的国企被下放给市场管理。
合并重组频繁
负面清单列出,随之而来便是对央企的结构调整。
李锦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在结构调整计划内的企业不仅包含负面清单内的企业,也包括清单以外的企业。
“率先被合并的是中储粮与华孚集团,这早在去年就已经完成。随后应该是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因为涉及未来的并网发电以及国家调控投资问题也将被合并。除此以外,三大通讯运营商最终也应该被合并为一,从而结束通讯中转设备各自垄断的局面,这样可以减少通讯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投入、避免国有资本的浪费。”李锦说。
不过,关于“三桶油将面临拆分重组”的传闻,则没有得到李锦和其他国资委官员的回应。此前,国土部官员曾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国家早在2011年就开始制定三桶油拆分重组的计划,届时堪比中国血管的全部输油管道,以及油气储存站将得到统一的监管,据称,该拆分重组计划曾多次易稿,但始终未能顺利执行。
而在负面清单以外的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样重要。“有的是为了增加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有的则是进行过剩产能的重组与重新规划。”李锦说道。
譬如南北车,即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两个中国境内仅有的高铁及铁路机车生产商的合并,就是为了增强在国际市场的国际化竞争能力。李锦说,根据国有企业国际化以及市场化的发展趋势,要想在全球配置资源,需要迅速形成规模、科技以及销售等方面的优势。而作为走出去的先锋队和主力军,高铁、核电、通讯、建筑等行业强调重组优势,也是国际化的迫切需要。
同时也是为顺应世界大企业合并重组潮流的需要,近十年来,我国加速进入了大企业时代,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已经占有100强席位,大企业的重组是世界潮流在中国的延续与发展。
此外,从自身来看,随着央企分类的明确,中央企业势必会经历一次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的调整。此次调整将会形成向优势领域集中、向关键行业和核心领域集中、向主业集中,以主业为主来形成新的企业集团的趋势,这是央企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李锦承认,在本轮国资改革中,传言传着就成真的案例确实存在。南北车是这样,华孚与中储粮也是这样。事实上,3月13日,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就向《中国经济周刊》率先披露,一直被辟谣的中铁工将与中铁建合并之事,国家层面也已经开始研究,而这早已在国资重组的计划当中。很明显,在以往的国际竞争中,由于分开打斗,致使招投标能力、抗风险能力等齐齐下降。
受央企产业结构调整和合并重组风影响。地方国资体系也开始效仿。4月9日,上海市国资委所辖的上海光明集团将与上海良友集团传出即将合并的消息。
光明集团是集现代农业、食品加工制造、食品分销为一体,具有完整食品产业链的综合食品产业集团;上海良友集团则是上海最大的从事粮食经营的国有企业集团,经营领域涵盖粮油加工、仓储物流、便利连锁、粮油贸易、进出口业务、实业投资等。
求索金融化
除了产业结果调整,金融化改革也是国资改革的拟定方向之一。然而鉴于前几轮国资改革中员工持股经验的失败,国资委至今不敢轻意敲定相关国资金融化改革的方案。李锦透露,“当然这也与监管层面负责人知识体系差异有关。”
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认为国资金融化改革可行。
宋清辉认为,本轮国有企业改革缺少深层次的金融化方向的改革,国有企业也迫切需要一套功能健全、职能完善的金融运营体系,这符合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宋清辉建议,国有企业金融化改革应该朝着以下两个角度发力:一是整合国有企业已有的涉金融部门,然后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提升国有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助推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二是支持国有企业发展产业金融,发挥金融对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
国家行政学院高级经济师郭全中也认为国企的金融化改革可行,但他反对国资委以深化改革为借口将企业股份化、交给员工持股。他认为,在国企采用混合所有制后,允许管理层和骨干持股,才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光远则不看好国资的金融化改革。“既然是国企,为啥员工能持股?”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