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中下旬,故宫将再次尝试强制限流措施,每日观众接待量限制在8万人次。昨天,记者从故宫博物院了解到,故宫或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公布分流限流的详细方案,而强制限流的实施日期将确定在6月中下旬。
“从我们内心来说,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故宫文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故宫的文物和建筑,但是另一方面,故宫的观众接待量又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它会给文物及观众都带来安全隐患。”昨天,在即将开工建设的故宫北院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关于故宫每日强制限流8万人次的方案,目前正在和相关部门进行最后的磨合,将在6月中下旬实施,而具体的实施方案或将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公布。
故宫重提日限流8万人次已有多时,此前曾传言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就将启动实施,但未能如愿。为什么故宫限流实施起来如此复杂?单霁翔坦言,依照故宫本意希望能够再早一点实施,但是在故宫实施限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说宣布哪一天限流就可以了。
“一旦这一天来了11万,甚至更多人,几万人事前得不到通知,来了进不去,又没有得到有效解释,就会造成我们被动,甚至限流方案实施失败。”单霁翔说,2008年故宫曾有过一次失败的强制限流的尝试,那次失败提醒故宫限流需要做出非常缜密的方案,要实施需要社会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单霁翔表示,自去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就为强制限流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去年9月2日,故宫启用了自动售检票系统,目前正在加强。而接下来,故宫将实施实名制入园,目前正在上设备。此外,540块各种功能的标识系统也正在安装,其中有很多电子标识,有了这些标识,观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旁边有什么展览、有哪些区域刚刚开放。而与此同时,故宫的广播系统、导览系统、自动讲解系统等都在提升,单霁翔表示,“我们希望在6月中下旬能够正式实施”。
对话
故宫北院区未来会有地铁连接
京华时报:日限流8万人次的数字如何得出?将来是否一成不变?
单霁翔:日均限流8万人次是基于常年的经验,以及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文物局的评估,是经过专家论证认为目前可以试行的比较合适的一个数字。但是8万不会永远是8万,随着故宫开放面积的逐渐扩大,从去年的52%,到今年的65%,再到明年76%,将来随着故宫北院区的建成,还将多接待一些,所以8万的限流数字不会是固定不变的。但是现在既然郑重承诺限流8万,还要先实现这个目标。
京华时报:故宫北院区将分流哪些观众?观众来北院区可以看到什么?
单霁翔:对于故宫两个院区的参观选择,我们希望观众能够各得其所。对于第一次到北京的观众,他还是要看古建筑群,看原状陈列,满足这方面的需要,我们把淡季(冬季)的票价继续降低,吸引他们错峰参观。而对于多次来故宫的观众,他们想看到更多的文物藏品,尤其是近年我们公布故宫藏品总数以后,很多观众抱怨看不到这些藏品,那他们可以来北院区。北院区中最主要的功能是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在这里将做更多的展览展示,一些震撼力的、主题鲜明的、故宫展不出来的东西都将在这里展出,还可以看到部分文物修复的过程,此外还有宫廷园艺,故宫北院区将是一座花园里的博物馆、花园中的故宫。
京华时报:故宫北院区选址海淀区西玉河,交通并不是十分便利,观众怎么来?
单霁翔:北院区目前的环境、交通状况并不是很好。但北京市政府也做了承诺,会将地铁引到这个地方来,把周围的高速公路引到这边来,将故宫北院区与颐和园、圆明园、八达岭、十三陵连接成一个世界遗产的旅游路线,这些都会方便观众参观。但是我们想,故宫北院区占地62公顷,与紫禁城(占地72公顷)体量上相差不多,而且这边将会打造一个花园里的博物馆、花园中的“故宫”,这里山清水秀,市民在这个地方看展览,赏园林,和去紫禁城的感受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
揭秘
文物抢修工作室迁至北院区
据了解,目前,故宫博物院拥有文物藏品总数为180余万件(套),涵盖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对于如此庞大的文物藏品量,故宫博物院的展示和修复空间远远不足,而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一项最主要的功能是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解决故宫内大量大型珍贵文物,例如家具、地毯、巨幅绘画等,因场地局限而长期无法得到科学保护和有效展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把文物修复的传统技艺,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能展示给公众。
据悉,位于故宫慈宁宫东南围房的文物抢救性修复工作室已整体迁至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并对北院区修复工作用房的安防、消防、电力、供水等系统进行了改造,设立了周密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制度,建设完成了符合文物修复保护要求的修复工作室。今年5月初,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办理了文物点交手续,委托专业公司对文物进行包装运输,并将文物安全送至北院区。
昨天,故宫博物院的这些文物修复工作室在搬家后首次对媒体开放,工作人员现场向媒体展示了文物修复的传统技艺。车马轿舆、中和韶乐、金属三个文物修复工作室,以及瓦作、木作、油作、画作等的修缮技艺部工作室也同时对媒体开放。
特写
3米长编钟横梁 棉签一寸寸清污
在中和韶乐文物修复工作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一套清中期的编钟进行修缮,包括底座、狮子、柱子、横梁、凤鸟等14个构件。在对3米多长的金丝楠木横梁进行清污时,工作人员使用的工具竟是一支“小棉签”,一寸寸地清理。据介绍,这根金丝楠木横梁仅清污一步,就要耗时两周以上,甚至更长时间。“清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对起翘、空鼓的漆皮进行加固回贴,对缺失构件补配。”工作人员表示,在人力、设备等配备都很理想的状态下,完成这套编钟的修缮至少需要6~8个月。
古建人才培养 修缮实践中学习
在修缮技艺部画作工作室内,几名学员正在绘制小样,分别体验沥粉、贴金、拉大黑、拘黑和绘制细部纹饰的过程。据了解,这些小样并不只是让学员练习,而是将最近古建修缮时使用的彩画纹饰作为小样留存,以便之后再修缮时作为实物资料。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对于学员的培训,都是以实操训练形式培养学员专项技艺,为非遗的传承和学员的培养提供良好平台。单霁翔表示,培养一名合格的古建人才,至少需要6年,“木作、瓦作、油作、土作等,全套需要6年,他们就是师傅,可以带徒弟了”。
相关
宫廷园艺研究中心在故宫北院区挂牌
京华时报讯(记者王硕)昨天下午,故宫博物院宫廷园艺研究中心在故宫北院区揭牌,一批古典园林专家受聘成为宫廷园艺师。这些来自市公园管理中心的专家们将根据自身特长,为故宫的花花草草做好养护工作,在这里展示“宫廷园艺”的精美。
和公园管理中心首次联手,故宫就“捞到了好处”。“和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颐和园给我们带来了两株古桂,虽然没说送给我们,但是我想他们不会带走的。”在“宫廷园艺中心”揭牌仪式的讲话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首先“黑”下了这两株古桂。据了解,在颐和园内,珍藏着72盆百年古桂,而颐和园昨天带来了其中的两盆。
据介绍,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作为北京市属公园的管理部门,下辖颐和园、北海、景山、香山公园等皇家园林以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等专业机构,长期从事皇家园林的保护、管理及研究工作。
而对于故宫来说,将故宫北院区打造成一座“花园里的博物馆”是故宫对北院区的定位。在昨天的揭牌仪式上,一批古典园林专家受聘成为宫廷园艺师,今后这些来自市公园管理中心的专家们将根据自身特长,在这里让“宫廷园艺”得到更多的展览展示。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