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杨仕成
向污染宣战,四川的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如何?说好的联防联控如何在推进?答应的大气激励机制奖励过多少例?
5月19日,省人大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开辟渠道,代表全社会对我省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发问。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农业厅、省能源局9大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严正以待,回答人大代表们现场抛出的犀利问题。
记者从问询会现场了解到,到2017年成都PM2.5将下降20%以上,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成为省人大代表现场发问的高频词。
治理责任书 到2017年全省PM10下降10%以上
根据国务院与我省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的《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书》提出,到2017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优良天数逐步增加;全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比基准年下降10%以上。为更好地推进空气质量改善,我省自我加压,对成都市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下降20%以上的要求。
2014年起,省政府对各市(州)政府的目标考核增加了空气质量指标,将空气质量改善作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现场问答
副省长:距离国家新标准 还差9.8微克/立方米
“全省空气质量总体改善要达到怎样的一个水平,有没有确切的指标或者参数?目前进展怎样,还有多大差距?目前公布的数据是通过哪些监测途径和技术手段获取的?这些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如何保证?……”第一个提问的人大代表陈云川显然有备而来,个个问题都是实打实的。
第一个接招的是副省长陈文华,“目前我省距离国家2017年要求达到的目标还相差4.8微克/立方米,距离达到国家新标准还相差9.8微克/立方米。尤其是以后两年随着浓度降低、下降难度更大,我省空气质量改善还任重道远。”
华西都市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专题问询一开始,人大代表们就相继抛出问题,工业污染治理、城市扬尘整治、煤炭消费、机动车减排和秸秆焚烧成高频词。
省人大代表何德华就城市扬尘发问,他认为扬尘污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粗放式施工、运渣车遗洒、物料堆放缺乏防风抑尘措施等原因造成的,追问政府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管,“政策必须行之有效的落到实处,老百姓关键是看成效。”
此外,加速“黄标车”淘汰、工业企业污染应对、企业环保搬迁改造也是现场的热点。根据询问回答,我省正在着力促进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实行黄标车禁行。
省环保厅:关停污染企业 不暧昧挨打也要执法
“政府是治污的主体,但为了GDP、地方财政收入等各种经济指标,政府会不会在关停污染企业时,有暧昧态度?”随机提问环节,人大代表洪亮问到。
“这个问题有点尖锐。”省环保厅的一位负责人接过话筒,并表明态度:环保部门治污坚决,态度不暧昧。政府是治污的主体,政府必须全力治污,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也应该广泛参与,共同加入到治理的行列中。
另一位部门负责人接过话筒继续回答,目前环保执法存在不少困难,有些地方存在“板子举得高、打得轻”的情况。他举例说,特别是在夜间执法,环保执法人员没有专门的制服,你说你是执法人员,他们说你是冒充的,你拿文件,他们说你是伪造的。常常被别人轰出来,还出现过挨打的情况。这位负责人的观点是,环保执法就是挨打也要做的。
省经信委的相关负责人借此说明,企业治污主要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支持企业节能节水改造。对此,省政府安排了专项资金对企业进行引导和鼓励。
省能源局:去年煤炭消费在8300万吨以内
“四川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天然气和页岩气资源,这些都是清洁能源。”在主持人宣布最后一个提问机会时,一位人大代表快速举手抢到机会,“而现在我们清洁能源利用率还不高,是否意味着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
省能源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的煤炭消费总量曾经超过1亿吨,这个数据正在逐年下降。四川去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8300万吨,比2010年下降14.4%。四川的能源结构正在不断调整,将“坚持水电为主”的能源开发方针。而要转变这一能源结构,不是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合力控制煤炭的消费总量。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水电基地弃水问题驻点四川监管报告》显示,四川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能源基地,电源结构以水电为主,是典型的能源输出省份。
截至2014年12月底,四川水电装机达到6293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比例上升到79.9%。记者 刘秋凤 李媛莉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