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激发国企创新活力 科创引入容错机制

2015年05月28日 11:19   来源:网易   胥会云

  作为上海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量级群体,在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力量也将被激发。

  加大国企创新转型考核权重

  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下称《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加大创新转型考核权重。

  《意见》中还明确,要分类实施以创新体系建设和重点项目为核心的任期创新转型专项评价。对科技研发、收购创新资源和重大项目、模式和业态创新转型等方面的投入,均视同于利润。实施对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的容错机制,引入任期激励、股权激励等创新导向的中长期激励方式。

  《文汇报》援引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徐逸波的话说,将加快制定出台鼓励和支持上海市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

  上海某大型国企的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对于竞争类的企业来说,本不应以所有制加以区分,而是要尊重企业的本质。对于企业来讲,最终赢得消费者还是要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未来。

  从今年开始,该国有企业对下属企业经营者的考核进一步提高了新产品产业化的奖励力度,“以前只从新产品产值上考核,今年增加了新产品毛利率的考核维度。希望我们的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能有所提速。”上述负责人说。

  上海国资体量庞大,2014年底资产总额已经超过12万亿元。截至2014年底,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4万亿元,利润总额2541.63亿元,缴纳税金1700.93亿元。横向比较的话,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占全国地方省市国资委系统企业的1/10、1/8、1/5。

  此前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市国资委调研时强调,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需要若干支主力军,国有企业是一支重要力量。

  自“一号课题”启动调研以来,韩正也多次到包括上海华谊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等在内的国有企业调研。

  基于上海已有的产业基础,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将重点发力于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布局一批重大基础工程,《意见》提及民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大飞机、北斗导航、智能电网、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而在这些产业领域,国企已经积累了较为雄厚的实力。

  三个“视同于”进一步得到强调

  但是,对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的国有企业在创新能力和活力上有着不小差距。

  日前在徐汇区政协与上海社科院联合举办的“上海中心城区科创战略突破口选择”暨徐汇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座谈会上,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就表示,国企、民企、外企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创新瓶颈。他分析说,以往政府层面每次落实创新发展战略,往往首先想到国有企业。但国企的考核、任命、任期制度,决定其对创新缺少持续动力。

  也因此,王战说,国企大而不强、外企强而不为、民企长而不大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正在推进中的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为解决上述体制机制问题提供了契机。根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包括国企的考核办法、注重长效的激励约束分配机制、鼓励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都有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比如,为了激发国企的创新活力,上海早在2014年就发布了《关于在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于利润和单列政策的操作指引(试行)》),提出凡是被纳入上海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的竞争类企业,从2014年1月1日起,其符合条件的研发投入、创新转型费用、境外投资项目费用,均视同于利润。

  三个“视同于”几乎覆盖了上海国企创新转型中需要高成本投入的主要环节。其中,企业收购创新资源比如科技企业(含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科技成果(包括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包括收购所形成的无形资产部分的摊销费用(不含土地使用权)和前期尽职调查费用,原则上按3年期享受政策。

  服务业企业模式创新和业态转型也纳入“视同于”的范围。其中符合特定条件的电子商务项目所形成的亏损,在经营业绩考核中可视同于利润。

  此次《意见》中,三个“视同于”进一步得到了强调。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葛俊杰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之前国企考核注重规模导向、盈利导向,三个“视同于”则有助于解决上海国企注重长远发展,提高企业长期活力、竞争力的问题。

  徐逸波表示,将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引入“容错机制”,企业在推进过程中,只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决策程序完善,即使出现一些失误,也不做负面评价。

  事实上,从国资保值增值的角度考虑,国企的风险承受力相对受限,也因此,容错机制的实施,会有效地增加国企负责人的创新空间。“企业也应不断增强实力,才有试错容错的土壤。”上述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