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在“一带一路”中的历史地位与当下作为

2015年06月01日 13:28   来源:江西日报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谋划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确定的重大战略。江西虽是内陆省份,不沿边、不靠海,但在历史上与丝绸之路有着深厚渊源,因此,理应在“一带一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展现新的作为。

  历史上江西为丝绸之路的建设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江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输出地。江西出产的瓷器、茶叶举世闻名、远销海外,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商品。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来看,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新疆伊犁地区在1976年出土了元代的青花碗和青花瓷片,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收藏的元代青花瓷数量世界第一,而元代青花瓷的主产地正是景德镇,这充分证明了江西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来看,近年来从东亚到东南亚、南亚,再到西非、东非,有70多处的考古发现都出土了景德镇瓷器。特别是在南宋沉船“南海一号”上发现的大量景德镇青白瓷,有力地证明了景德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基地,也证明了江西陶瓷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茶叶在中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古代对外贸易的另一大宗货物,在历朝历代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江西自古就有茶叶种植和茶叶交易市场,明代刘基在《多能鄙事》中记载,红茶产自江西铅山和福建崇安,经铅山河口集散,由荷兰人输入欧洲。此外,来自江西的铁器、茧丝、夏布以及中药,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货物。江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输出地,为传播中华文明,促进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江西是丝绸之路的商品集散地。江西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和闽粤地区的交通要冲,中原到东南沿海地区多取道江西境内的水路和陆路南下。水路有两条,一条是由赣江水路上溯至大庾岭(即梅岭),过大庾岭进入广东南雄;另一条是循着信江东行至广丰转陆路至浙江江山,翻越仙霞岭,东下瓯江至温州,南下闽江至福州。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南下的大庾岭路被开辟成商路,赣南成为“五岭之要会”“闽粤之咽喉”,江西也因此成为闽粤桂湘等省通达运河的要道和物资运输的重要集散地。元明清时期,运河—长江—赣江—北江—珠江成为国内最为重要的南北通道。这条贯通水上之路的“黄金水道”,长达3000余公里,在江西境内就有1000余公里。依靠水道,散布于全国各地的“江右商帮”驮着瓷器、茶叶等进入大海,踏上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河口镇等水乡重镇也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内陆延伸的重要货物集散地,各地货物由此转运出洋。千百年来,赣江、信江、鄱阳湖等多条“黄金水道”,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梅关古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延伸。海上丝绸之路自古以来都是海陆联通的立体网络,即海路与内河、内河与陆路联通的交通网络。江西大余县境内的梅关古道正是海上丝绸之路海陆联通的主要通道。唐代以后,大批物资通过这条路转运至江淮或长安。中原的物资经过鄱阳湖水运至南昌,经梅关古道后卸车装船到达广州,再经海上丝绸之路抵达东南亚。作为“黄金通道”、战略要塞,梅关古道是当时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最快捷的“高速公路”;作为商贸要道,梅关古道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广州之后与中原的连接线,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海路与内河、内河与陆路连接的通道。

  从所承载的主要货物及其始运点而言,景德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景德镇虽离海较远,没有商船直接出海,但丝绸之路上的大宗货物—瓷器有很大一部分是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出的。其进出口运输体系,主要由昌江及其支流构成,其中昌江下游是瓷器外运的主要通道。同时,还通过鄱阳港由昌江进入长江水运系统,运往沿海港口,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转运出洋。可见,景德镇不仅是当时中国外销瓷器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丝绸之路海陆联运的重要集市。

  江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大有作为

  今天,江西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这三个经济最活跃经济区的省份,以及上海、广东、福建三个自贸区的战略腹地,是粤港澳产业产品“西进”和“北上”的必经通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赋予了江西省“内陆腹地战略支撑”和南昌市“重要节点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面对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难得的战略机遇,江西应在“一带一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借助于这一发展战略实现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打造联通“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纽带。一是依托现已建成的若干条海铁联运铁路和比较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积极争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落户江西,加快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水运口岸平台建设,加快环鄱阳湖港口建设,振兴赣鄱千年“黄金水道”,推动铁路、航空、港口、公路运输的无缝衔接,打造连接“一带一路”内陆大通道。二是依托南昌、九江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积极主动参与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围绕昌九一体化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昌九新区建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平台。三是充分利用江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通过对接上海、广东、福建三个自贸区,加强赣沪、赣粤、赣闽合作,努力建设成为长珠闽三大经济区联动发展、“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互动融合的重要纽带。

  打造“一带一路”的内陆贸易支点。一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及毗邻东南沿海的优势,加强南昌港和九江港的建设,统筹推进各类交通设施建设和“铁海”“公铁”“陆海”多式联运,实现向东、向南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构建内陆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和物流商贸中心。二是依托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加快航空运输网络、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工程等建设,通过空中走廊和数字通道,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和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交易链的建设,构建联通内外、安全通畅的对外开放通道。三是争取国家支持设立南昌综合保税区。近年来,重庆、成都、西安、郑州、武汉、太原、银川等地通过设立综合保税区,搭建外向型经济平台,大幅提高了区域的开放度,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江西地处中部地区、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位置,在南昌设立综合保税区,可以构建对接沿海产业转移、连接西部产业的通道,深化沿江向内陆纵深开放,打造“一带一路”对内延伸的贸易新支点。

  打造“一带一路”的产业支点。充分利用江西资源丰富、生态优良的优势,发挥绿色食品、工艺技术、文化创意、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健康旅游、劳务输出等优势,将优势产业作为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开放的重要突破口,坚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推动江西优势产业抢占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成为“一带一路”的产业支点。一是打造国际绿色有机食品集聚区。充分利用江西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大力发展精致农业、有机农业,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致农业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二是打造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立足江西的产业基础和生态优势,加大低碳工程、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以LED、锂电新能源产业、有色金属和稀土新材料等为重点,打造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三是打造国际陶瓷及陶瓷文化创意基地。充分发挥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优势,发挥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等现有开放合作平台的作用,着力打造集聚世界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工业陶瓷等创意、策划、品牌、工艺、学术交流的平台;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优势,搭建陶瓷产品产业合作暨交易平台,把景德镇陶瓷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与东盟十国的陶瓷文化艺术精品及陶瓷产品汇集于江西,从而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及陶瓷产业的合作和发展。四是打造生态健康国际旅游目的地。大力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江西独特的人文、地缘、旅游、生态等资源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打响“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打造“一带一路”的人文支点。一是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建立江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文化团体、行业商协会等之间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挖掘江西陶瓷文化、稻作文化、茶文化、禅宗文化、道教文化、客家文化等丰富资源,架起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讲好“江西故事”的桥梁。二是打造高端国际交流平台。积极争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人文领域合作的各种活动来江西举办,重点把世界低碳大会、世界生命湖泊大会等打造成为国际高端交流平台,开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环境治理、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景德镇、河口镇、梅关古道等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预备名单。将这些在丝绸之路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网点,与其他省份的遗产点联合起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保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产,也有利于振兴当地经济,造福当地人民。四是密切人文交流交往。推进人才、智库、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媒体等友好交流,通过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增强政治互信、加强经贸合作,实现物畅其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本文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