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1日在此间称,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
王国强是在当日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简称ISO/TC249)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作出上述表态的。此次会议是中国自2010年承办ISO/TC249第一次全体会议以来,再次争取到会议承办权,被认为是ISO/TC249对中方工作实绩的肯定。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的广泛传播与应用,中医药国际标准的需求日益突显。2009年,ISO/TC249正式成立,旨在建立中医药标准化新格局。至此,在全球最大、最权威的国际标准组织有了为中医药量身打造的国际标准研制平台。
5年来,中国已从中医药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初学者,成长为率先发布ISO中医药国际标准,拥有ISO中医药标准项目提案数量最多,专家人数最多的中医药标准制定的引领者,进一步扩大了中医药在世界的影响力,展示了中医药几千年来打下的坚实理论基础,以及服务世界人民健康的能力。
据介绍,近年来,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近年来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2011年“中医药标准化战略研讨会”确定了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012年“全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座谈会”指明了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方向,即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对引领和支撑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3月“ISO/TC249中方工作协调会”总结了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内外兼修夯实基础,打通梗阻,推广标准。
在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工作方针的指引下,中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截止至2015年1月,由中国牵头制定的《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和《中医药—人参种子种苗—第一部分:亚洲人参》两项ISO国际标准已率先发布,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第十一版的制修订工作,并积极利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中医药国际平台制定标准,此外发布国家标准33项,行业及行业组织标准493项,成立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中药材种子种苗5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开展相关工作。
2014年,中央文史馆官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获中国标准化终身成就奖;2013年-2014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和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吕爱平先后获“中国标准突出贡献奖”。以上奖项的获得是国家标准化权威机构对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实绩的充分肯定。
参加1日举行的会议的有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12个成员国及ISO总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ISO/TC215共269位代表,会议规模为历年之最。中方代表由17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38名专家组成。吉林紫鑫药业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医药企业成为大会唯一授权支持单位。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