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机遇当前,河北如何把握?
在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河北峰会上,多名院士和海内外学者组成了“智囊团”,为“互联网+”时代河北的发展建言献策。
“河北制造企业接到网络订单后,向京津两地设计人才发出设计要求,在河北完成制造,再利用天津、沧州港口出海,从石家庄等地进行国内配送。”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李新社在会上描绘出一幅“互联网+”时代下京津冀制造业一体化发展的前景。
他认为,随着我国制造业“私人订制”大潮滚滚而来,京津冀应学会以“融合”的眼光,整合京津冀资源。
“河北要找准‘痛点’,让‘互联网+’在薄弱环节起到加速度的作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蔡剑认为,河北可以尝试率先在生态环境治理、化解过剩产能等方面进行智能技术的改造,借助倒逼效应实现预期目标。
一方面要瞄准“痛点”,一方面还要把握长处。“河北要学会借助工业互联网技术让装备制造业与钢铁产业实现进一步‘协同’,由此可以产生一个新的产业优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郭源生认为,作为信息能源的“互联网+”对大而不强的产业颇有针对性效果。
全国3D大赛秘书长鲁君尚建议,河北应考虑建设一个面向京津冀服务的“3D打印园”,但切忌热炒概念,定位必须精准,找到与河北产业结构相契合的切入点。
还有专家担心,河北高等教育“短板”有可能成为“互联网+”时代省际竞争的最大“软肋”。他们认为,目前来看,相较某些南方省份,河北从京津两地“引智”的意识还亟待提高,“我们的研究成果很走俏,一出炉往往就被某些南方省份抢走了。”一名院士坦言,“河北的主动性还不够。”
据了解,目前,我省正在加紧研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在加速推进的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心、浪潮云计算中心等重点项目有望在未来五年内拉动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