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港人的老上海情结:充满历史连结与现实经济拉扯

2015年06月17日 1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海南京东路上的时装店,同样挂有上海二字,意义却已不同。图自台湾“中时电子报”

狮子山下的香港人们对于上海的情结浓郁。图自台湾“中时电子报”

  中新网6月16日电 台湾《旺报》16日刊载一篇署名张希慈的台湾民众文章,该文讲述其通过与一名香港老板的简短谈话,由此了解到香港人的“老上海”情结。

  文章摘编如下:

  前阵子与三位朋友在一家泰国餐馆吃饭,老板是名香港人,而跟我吃饭的大陆友人一名在澳门读书、一名在北京读书,最后一名则是来自台湾的朋友。

  这是上海,多元文化荟萃的上海。

  大概因为我们是最后一组客人,香港老板很热络地招呼我们。而这晚上,我从香港老板身上听到了不少独特而具代表性的故事。

  “我以前在加拿大工作,解放前创办了一间旅行社,以前一起去加拿大打拼的朋友们,他们一个个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后来我就专做这些朋友的企业生意。他们越做越大,而我也是。几万美元的订单费用,常常在谈笑间就已汇到我的户头。我太太留在加拿大定居,但我觉得旅行社不再有挑战性了,于是就把牌照缴回了。开始了现在新的餐馆生活。”香港老板的眉宇俊朗,一身打扮宛如走星光大道的明星,看过去怎么都想不到他已经是五十多的年岁。

  “现在做餐厅容易吗?”我问道。

  “上海开餐厅很不容易啊,光是人才与租金两道关卡就把利润消磨光了。”香港老板回答。

  “这么辛苦,你怎么还会想要在上海开业呢?”我追问。

  “没有上海,就没有今天的香港。解放前后,香港来了一批批的上海人,其实当时上海特别小,但只要是邻近上海的城市,如宁波、无锡,也都会把自己归类为上海人。这些上海人在香港纷纷成家立业,那时候,只要挂上‘上海’二字的店面都显得特别高级。我小时候,妈妈跟我说要理发,就一定要找上海理发厅。而上海理发厅,也真都比其他理发厅贵上两块钱。”香港老板回答,他现在的发型也特别好看,想必是真对理发有些坚持的人。

  我问:“所以上海味道,对你来说很重要吗?”那时候去香港的上海人,应该是逃难去的吧。1949年前后,当时经济能与上海平起平坐的也只剩下香港了。

  “是呀,我是与上海人一起在香港长大的。当时同他们吃饭,吃得都是上海菜。上海的文化习惯,遗留在香港的太多。”香港老板回忆道。

  “以前香港很繁荣,上海人选择到了香港发展。但如今,上海经济已经窜升,换成香港人到上海发展了。”香港老板补充。“所以我已经在大陆买了两套房,也跟我太太说好,现在在上海再多赚些,以后就半年在加拿大、半年在大陆各省走走晃晃,当做是我们的退休规划。”

  一夕简短谈话,让我初识香港人的“老上海”情结,原来,那是一种充满历史连结与现实经济拉扯的情感。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