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升级 融入“一带一路”

2015年06月19日 01:14   来源:人民政协报   

  中国经济回旋余地大,政策手段多

  判断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关键在于对经过36年高速增长后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该如何判断。

  经济增长代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也就意味着需要靠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具有后来者优势或后发优势。

  同时,经济潜力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在现实中还是要从需求面来分析。从需求面看,决定经济增长的是三驾马车,即出口、投资和消费。我国出口增长速度下滑明显,由于发达国家还没有完全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复苏,未来10年到20年经济还会比较疲软,因此我们出口的前景并不乐观,经济增长就要更多地依靠内需,即投资和消费。从内需的条件来看,我们跟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比,条件相对较好。在投资方面,我们大部分的产业处于中低端,可以升级到中高端,还有很大的空间。相信这方面的投资,会有很好的经济回报。

  总的来说,作为中等发达国家,我们的回旋余地大,可用政策手段多。如果通过政府投资,撬动民间投资,就能保证一定的就业,从而增加收入和消费,在2015年到整个“十三五”期间保持7%左右甚至以上的经济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就能够实现。同时,在国际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人民币还有继续升值的压力和空间。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可以达到或超过12615美元,达到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确定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这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地方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落脚点应该在产业升级上

  中国经济要实现中高速增长,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然后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通过这个战略,我们不光给相关国家一些输血式援助,更重要的是开展造血式合作,即对中国有好处,对他国也要有好处。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们的国家战略,有些工作需要国家层面来做,比如提出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的倡议以及建设一些重大项目,如投资460亿美元协助巴基斯坦建设瓜达尔港等。地方在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时,既要抓住这一战略所创作的有利外部环境来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发展地方经济,又要在合作共赢中帮助伙伴国家经济上能够造血。对于地方来说,“一带一路”战略既是一个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同时又要求地方把最终落脚点落在产业的不断升级、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上。要使产业升级,地方需要修改那些不利于对外开放、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为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因势利导的作用。

  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应该尽快转型或者走出去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包括福建在内的沿海地区能否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实现跨越发展、弯道超车,关键在于能不能结合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做出几个显著的、有指标意义、互利共赢,而且对长期短期都有利的大项目。对于和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的产业,政府应支持一部分企业通过兼并、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走出去;没有并购机会时,政府可以继续通过招商引资,提供基础设施配套,吸引外国的先进产业在这里生产,这些产品不仅可以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还能成为出口世界市场的生产基地。对于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政府则可以帮助企业在产品销售国家收购品牌、设立产品开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实现互利共赢。对于一些已经失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劳动密集型的服装、鞋业、玩具等产业,政府必须帮助这些企业尽快转型,或者走出去,去低收入国家创造“第二春”。不走出去,这些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随着国内工资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和国际订单流失,可能不到五年就会消失。帮助企业走出去,帮助沿线各国创造亟须解决的就业,扩大出口创汇,还是最好的外交手段,定会广受欢迎。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