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1547所,其中,普通高校55所,中等职业教育[4] 学校109所,普通中学507所,小学842所。
全年招收研究生1.76万人,在学研究生5.14万人,毕业生1.58万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14.54万人,在校生50.58万人,毕业生12.3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95万人,在校生11.37万人,毕业生4.05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3.97万人,在校生43.68万人,毕业生14.05万人。小学招生11.02万人,在校生57.32万人,毕业生8.67万人。成人高校招生3.42万人,在校生7.32万人,毕业生3.2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20所,在校生301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3.98万人。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市17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3项,科技进步奖13项,涉及新材料、生物医药、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全年完成市级科技成果2588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86项,应用技术成果2371项,软科学成果31项;属于国际领先水平7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67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5087项,合同成交额418.11亿元,增长39.1%。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准,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和“杀手锏”产品,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8万家,累计达到6.10万家,新增小巨人企业630家,累计达到3003家,实施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开发出真空分子泵、纳米手机芯片等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年末全市专利拥有量达到8.3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截至年末,全市国家级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分别增加到57个、36个和41个。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在津两院院士37名,以工作调动方式从外地引进人才2936人,新建博士后工作站20个,年末博士后流动站77个,工作站193个,在站博士后850余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51个,文化馆19个,博物馆22个,公共图书馆31个。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各文化场馆全年共举办展览70个、演出350场、文献外借近270万册,全年举办公益文化普及活动890场,受益市民达60万人次。全年摄制电影故事片9部。全市276个电影放映单位放映电影70.66万场次,观影人数1899万人次,票房收入4.64亿元。全市广播节目10个频率,市级电视节目16个频道。全年出版图书5300万册,报纸7.84亿份,杂志3714万册。
卫生服务不断改善。完成第二儿童医院、中医一附院、环湖医院等新建改扩建工程,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499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9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4个,妇幼保健机构22个,村卫生室2350个。卫生机构床位6.11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67万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91张。卫生技术人员8.4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34万人,注册护士3.16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天津体育健儿在国内外大赛中共夺得61枚金牌。其中,获得27个国际比赛冠军,34个国内大赛冠军。在仁川亚运会上,我市运动员共获得5个冠军、6个亚军、3个第三名。成功举办2014中国 ·海河龙舟节、天津 ·城市乐跑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
十二、人口和就业
外来人口是拉动全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16.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6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76.18万人,增加35.27万人,占常住人口增量的79.1%。居住证制度顺利实施。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16.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1.61万人,非农业人口645.05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19‰,死亡率6.05‰,自然增长率2.14‰。
新增就业稳中有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营造大众创业良好环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新增就业48.8万人,增长0.4%。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年末全市就业人口达到877.21万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实施增加收入21项政策措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6元,增长8.7%,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9.6%、7.5%、12.8%和5.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4元,增长10.8%,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11.7%、8.8%、15.1%和9.3%。
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截至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57.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45.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1.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023.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09.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514.0万人。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居民医保筹资补助标准、住院报销比例、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基础养老金都有新提高。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万套,新增住房补贴家庭1万户。
表4: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
指 标
|
参保人数(万人)
|
比上年增长(%)
|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509.6
|
3.3
|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
514.0
|
1.1
|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545.4
|
4.7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
111.8
|
5.1
|
城镇职工失业保险
|
287.6
|
3.2
|
城镇职工工伤保险
|
345.2
|
3.0
|
城镇职工生育保险
|
774.8
|
2.3
|
社会福利与救助继续加强。截至年末,城乡低保对象23.72万人,其中城镇13.58万人,农村10.14万人。全市设救助站11个,全年救助人数达11881人。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数5.32万张。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08个,总量达到606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405个。全年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4213人。
十四、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深入开展“四清一绿”行动,提高排污收费标准,深入推进“美丽天津 ·一号工程”。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1.43万吨,比上年下降3.2%;二氧化硫排放量20.92万吨,下降3.5%。全力推进清新空气行动,狠抓煤、尘、车、工业污染、新建项目“五控”治理,空气质量达二级良好水平天数175天。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8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3.5%。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67.5分贝,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53.9分贝,比上年有所下降。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21个,国家生态区1个,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06万公顷。全年植树造林38.5万亩,新增改造绿化面积2780万平方米,新建提升公园30个。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
4、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教育、职业中学和技工学校。
(天津统计信息网)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