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泉州鞋业服务商抱团作战 成就“互联网+产业服务”

2015年06月25日 03:04   来源:东南网   

  在数据科技时代,产业链闭环,成就鞋服产业的“互联网+产业服务”,泉州鞋业

  服务商抱团作战 拼的就是整个产业链!

  东南网6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 林智岚)

  由省商务厅主办的“6·18”福建电子商务馆,泉州参展的6家电商企业都是服务商,在大数据、平台、分销、信息服务、供应链等服务方面各显神通。电商服务渗透到传统鞋服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成就鞋服产业的“互联网+产业服务”。

  在波诡云谲的商海中,以产业集群为特色的泉州,拼的不是单个企业,而是整个产业链。

  深耕鞋类产业链

  近几年来,电商竞争越来越激烈,众多想赚快钱的电商被雨打风吹去。

  “我们很有定力,10多年来致力于搭建一个完整的网上鞋类产业链,服务全国5万多家上下游企业,超过1000万条的资讯数据库可共享。”福建省讯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监陈代朴说。

  颜期泽、颜期秋两兄弟2000年接触互联网,2005年发起投资创立电商平台——商虎科技。他们定位高端科技服务企业,一开始就认识到互联网商业平台须为实体经济服务,特别是要契合本地优势产业,通过互联网将本地的产品、资源和服务推向全球消费者。

  正是基于这判断,商虎科技不断完善电商生态体系,创新推出“互联网+8S模式”和“商虎商城模式”,前者帮助鞋企获得自主定价权和市场拓展权,后者则帮助鞋企快速适应商城平台的运营,可掌握电商各个环节的利润。颜期秋说:“互联网是发展经济的战略高地,商虎科技的目标就是团结泉商、闽商、侨商、华商的资本,共同打造网络交易平台,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大数据引导产销

  从IT(信息技术)到DT(数据科技),商业和贸易进入新时代。大数据应用将是下一个风口。

  六合创意产业有限公司专门收集脚型数据,其承担的国家科研公益项目“中国少年儿童脚型数据库”,是目前我国唯一专门针对亚洲1-17岁青少年儿童的脚型采集研究项目,入选科技部火炬项目“皮革和制鞋行业成果推广应用平台”示范工程。六合在全国搜集85万人的足部数据,并与75家儿童医院合作,成为全球领先的脚型数据服务商。

  今年,六合推出技术产品“脚型数据魔方”,实现DT时代的脚型数据产业的转化与升级。面向全球开放数据服务,使用者分享到其海量原始数据。数据魔方开放将有原则、分层次地有偿使用,为院校、研究机构、医疗机构、厂家等服务,协助使用者通过数据研发、生产个性化产品,增强鞋的舒适性、健康性,从而提升鞋业生产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拍鞋网旗下的微小店,则将大数据应用于大众移动端创业布局。微小店零成本、零库存、零物流成本的云销售创业模式,吸引了大量网民掀起创业热潮。“规模在前期拍鞋网联盟店长的基础上快速增长,已有15万人注册微小店。”董事长汪建聪说。

  营造互联网生态圈

  在千亿体量的泉州传统鞋服产业链条中,长期存在两大痛点:创牌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以有效减少成本;材料提供商及加工商难以提高与下游企业的合作效率,以致资金回笼不畅。数以万计的鞋服企业,并非谁都有财力聘请“供应链管家”,中小微企业也迫切希望找到供应链托管。

  痛点就是市场需求点。福建一品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应运而生,通过建设专业化的鞋服行业云工场、供应链系统云平台,充分整合本地产业链资源,重塑鞋服产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形成以互联网经济生态圈为核心的鞋服产业联盟。

  “无论你是供应链上的供货商还是品牌商,无论你是小微企业还是跨国大公司,在这里都可找到最适合的服务。”一品嘉负责人庄伟雄说。一品嘉公共云平台的三大核心业务包括供应链采购协同服务、电子商务分销服务、电子商务零售服务,不仅将供应链B端进行整合,还将批发业务及电商零售的C端也一并带入。如此的全方位服务展开了供应链革命,从材料到成品实现一条龙优化整合,大幅减少了企业的时间与资金成本。

  如果说一品嘉专攻供应链,福建省巨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则专注于零售运营服务。巨爵电商经五年的运营技术的沉淀,拥有强大的线上营销平台与渠道,通过与众多知名电商平台合作,集中推广合作品牌,协助品牌商打造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链条,完善销售渠道,成为我省领先的鞋包电商运营服务商。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