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狂接30单
他曾月收入过万元
小郑是一名“专车”司机,目前正处于工作休假期的他,3个月前经朋友介绍,成了一名专职的“专车”司机,每天开着自家小车载客。到了6月30日,他已成功接单近1100次。
“疯狂的时候,一天接过30单。”说起这“辉煌”的过去,小郑言语中带着兴奋,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小郑说,刚当“专车”司机时,月收入有1万多元,随着“专车”软件平台的竞争加剧,接单数量下降,他的收入也随之下降,目前1个月收入维持在6000元左右。
开“专车”是司机陈师傅的兼职工作。平时他工作忙,只有到周末才兼职接单开“专车”。“车是自己的,有事或者想休息的时候,就没有接单。有空闲时,就多接些单。”陈师傅说,4日是周六,碰上白天有私事,他那一天的“专车”收入是300元左右,而多的时候周末一天,会有700元左右收入。
林小姐是“专车”的常客,有时候一天要坐3次“专车”。“带孩子出行时,基本都会选择坐‘专车’,因为车内环境比较好。”林小姐告诉记者。
市民徐先生以往外出选择乘坐出租车,但常常遇上久等不见一辆的士的情况,让他觉得浪费时间。“碰上拒载、挑客的出租车,那就更令人生气了。”徐先生说,自从有了“打车”软件后,他基本放弃了乘坐传统出租车,转而通过手机呼叫“专车”。
打响“服务牌”,专车赢得了市场,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专车”的乘客。市民小林至今没有坐过“专车”,但看到朋友坐上一辆崭新的价值10多万元的“专车”时,这种出行方式让他大呼过瘾。“那种乘车体验,肯定是传统出租车不能比的,以后我应该也会坐‘专车’。”小林说。
政策不明朗
“专车”司机遇尴尬
乘坐小郑“专车”,在路上行驶时,看到前方有一辆后挡风玻璃受损的车子,虽然该车和普通车辆并无两样,小郑判断说那也是辆“专车”。小郑告诉记者,他的“专车”也曾被人砸过。虽没有说明车辆被砸的具体原因,但折射了“专车”群体时下无法躲避的尴尬。
尴尬源于“专车”陷入非法营运的风波当中。根据现有法律法规,没有道路经营运输许可证,从事有偿客运服务,属于非法营运行为。在实际操作中,专车平台声称与有资质的汽车租赁公司开展合作,专车平台通过与汽车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司机之间签订的“四方协议”规避政策风险。
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福州市交通委的官方微博曾表示“我们不排斥‘专车’服务,我们也希望在互联网+的时代能倒逼传统出租车行业提升。我们打击的是挂着‘专车’名义的私家车违规营运”。
相关人士此前也表示,在有关“专车”的新管理法规未发布前,交通执法部门将依据目前法律法规有关非法营运的界定执法。据了解,截至今年4月,福州交通部门已查处了8辆涉嫌非法营运的“专车”。
一边是市场的认同,一边是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不明朗,“专车”司机们心中因此也顶着一份压力。“专车”司机郑师傅告诉记者,载客开在路上,最怕的就是交通执法部门的执法,一旦被查,面临着扣车和数万元的罚款。
面对私家车成为“专车”后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有司机打起了“退堂鼓”。刘师傅告诉记者,当“专车”司机只是兼职,接单营运并非谋生的主要方式。“拉了一趟过去,回来没有乘客,还不够油费。更糟的是,执法部门要查‘专车’,万一只拉了几个客人,10多万元的车被扣了,这得找谁?”刘师傅担心地说道。
部门监管难
乘客也有新烦恼
面对新兴的“专车”,现行法律法规未明确其合法的市场地位,而在当前国家未针对“专车”管理出台新法规的情况下,部门对其监管同样是一个难题,乘客也随时面临着乘坐“专车”可能带来的维权烦恼。
今年4月,市民林女士通过“专车”平台下单了一辆舒适型“专车”,但来到现场载客的“专车”与下单车型不同,司机出车时有迟到情况,并因急刹车导致孩子在车内磕碰。林女士查看司机驾照时发现,其持有的驾照逾期5年未及时更换。碰上这一情况,林女士只好在网络上反映这一情况,为自己维权。
记者注意到,在已经出现的“专车”投诉中,林女士碰到的情况较为少见。司机对行驶线路不熟导致乘车费用增加、接单司机迟到、预约订单取消仍被扣乘车费用等问题,是“专车”乘客投诉的集中问题。专车乘客维权时,多会选择拨打“专车”平台的官方客服电话和联系官方微博账号,除此之外,多数网友并不知该向哪个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维权。
在福州便民呼叫中心12345网站上,对于市民的“专车”维权投诉,福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处6月8日回复表示:“专车”尚未定性,且未纳入道路运输车辆管理,无法判定乘客投诉的“专车”的侵权行为。
据了解,根据福州出租车相关管理规定要求,出租车司机要有三年以上驾龄,三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事故主要或者同等责任记录,同时要经过培训并且通过交通部门的考试才能上岗。每个季度都要强制进行车辆二级维护(对离合器、发动机等进行检查),并且作为营运车辆必须购买承运人责任险。如果发生意外,乘客可获赔。与部门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监管相比,“专车”车况及司机的资质如何,目前更多依赖企业自身的自律管理,而企业自身的监管力度如何,无从得知。
的士司机有压力
盼新规出台规范市场
出租车司机赵师傅告诉记者,现阶段的“专车”在正常计费的情况下,同样的路程,产生的费用是传统出租车的2倍到3倍,乘客只有使用“专车”平台赠送的抵用券,才能让最终的实际费用与传统出租车不相上下。而和“专车”司机相比,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的士司机对城市道路更为熟悉,会为顾客选择最便捷的行驶路线。
赵师傅认为,地铁施工和交通高峰期的出租车运力紧张,客观上造成了市民“打的难”的情况,而行业一些司机的绕路、拒载等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也为传统出租车行业累积了“负面效应”,但好的的士司机还是多数,应该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维护各方利益。
在市场上,传统出租车司机已感受到了“专车”带来的“寒意”。“生意不好做!”采访中,多名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司机向记者表示,自从有了“专车”平台后,“专车”抢走了不少客源,这也让出租车司机尤其是白班司机的营业额出现下滑的迹象。“我没有拒载、绕道,本分开车,但生意却被没有营运资格的‘专车’抢走了,我觉得不公平。”一名的士司机说。
关于“专车”的未来,有出租车司机认为“这些‘专车’都应该被查处”,也有的哥表示希望“专车”服务模式能够得到规范发展,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从而降低目前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哥交“份子钱”的压力。
更多的消费者则希望相关法规早日出台,为“专车”服务模式摆脱争议,以规范的形式满足乘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也希望未来“专车”服务模式能够得到部门更多的监管,消费者权益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今年年初,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态肯定“专车”服务模式的创新,但严禁私家车接入“专车”平台。5月21日,在交通运输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表示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初稿已形成。紧接着,6月3日,交通运输部就出租车行业改革举行闭门讨论会。据媒体报道,指导意见或将年内出台,届时,目前争议不断的专车市场该如何发展将有个明确的方向。
(记者 李锦清)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