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小偷入室盗窃被主人反锁家中2天 躲床底险饿晕

2015年07月13日 11:20   来源:钱江晚报    龚望平

王小姐发现几天前买的4个苹果不见了。

  想起家里的防盗窗刚刚被撬开过,她起了疑心,“难道是小偷一直躲在屋里没出去?”

  她低头弯腰就看床底下。

  “啊!”在床下躲了两天伺机逃出去的小万被吓住了,王小姐也被吓住了。

  两人同时失声尖叫。

  手里没钱了

  他又来到上次偷过的这间房

  小万是江西新余人,今年17周岁。曾在义乌银海二区一饭店做帮工,因不愿吃苦太偷懒,今年5月被老板解雇,之后,一直游手好闲。

  5月下旬的一个晚上,手头紧没钱花,小万就在银海二区挨家挨户找机会下手。

  凌晨时分,他发现小区83幢3楼一单间的浴室通风窗开着,就爬了进去,发现屋内有两女生在睡觉。

  于是,他蹑手蹑脚地偷了两只苹果手机和600多元现金,之后逃回老家。

  一个多星期前,因为一些家庭琐事,他与父母吵了一架,再次来到义乌。钱快花完了,他就想起了之前曾得手过的银海二区83幢3楼的这间房。

  7月10日中午

  撬窗入室后,他出不去了

  7月10日凌晨1点多,小万来到这里,发现原本可直入房间的浴室通风窗已安装了防盗窗。

  不甘心,他就下楼买了起子、钳子和刀等工具,试图撬开,但没有成功。

  小万决定等天亮再来试试。

  当天中午,小万坐在楼梯口等待机会,房东见是陌生面孔,就问他,“在这里干什么?”

  小万很淡定,“我在等人,3楼住着朋友。”

  到了中午11点30分,看着3楼房间的主人出门,小万再次上楼将防盗窗撬开后,爬了进去。

  在屋内翻了半天也没见值钱的东西,他本想从开门出去,却发现被反锁了。

  原来,上次被盗之后,主人王小姐不仅让房东装了防盗窗,还养成了随时反锁防盗门的习惯。

  这么大白天,也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如果从窗口爬出去被人撞见怎么办?

  小万心里紧张起来,正好又有些困,他决定留在房间睡一觉再说,于是钻进了床底下。

  “这次比较麻烦了,该怎么办好呢?”小万心里藏着事情,人怎么也睡不着,他安慰自己说,“上次也是半夜开门逃出去的,还是等主人回来,再找机会逃吧。”

  7月10日17点

  主人修好窗,反锁门后出去了

  就这样,一直躲到下午5点多,听到主人开门的声音,小万躲在床底下不敢吱声。

  王小姐发现通风窗和门都有被撬过的痕迹,可屋内却没少东西,就打电话找来房东,把防盗窗给修了回去。

  听着外面修门和装防盗窗的声音,躲在床底下的小万心里特别害怕,为了不让自己情绪失控,他只好用手把耳朵捂起来。

  王小姐在房间里待了10来分钟,看着防盗窗修好之后,她就把门反锁,出门上班了,这样彻底断了小万的“出路”。

  无奈,小万只好继续待在房间内,安心地睡觉,傍晚时分实在饿了,就爬出来找个苹果垫垫肚子。

  就这样,在屋内待了一天一夜,也不见主人再回来。

  7月12日凌晨1点

  发现不对劲,主人低头看床底

  到了7月11日下午4点多,王小姐又一次回到房间,放了点东西就出去了,前后停留也就10来分钟,还是没忘记反锁房门。

  小万只好继续待在床底下休息,一直到了昨天凌晨1点多,小万才等到了主人开门回房间。

  这次王小姐在屋内梳洗、打扫了一个多小时后,突然觉得肚子饿,结果发现前几天买的4个苹果不见了。

  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苹果怎么会不见的?

  想起前天防盗窗被人撬过,会不会是小偷还在屋里没有出去。王小姐壮了壮胆开始找人。

  单间本来就不大,最能藏人的地方就是床底下,于是她弯腰看床底下……

  “啊……”

  “啊……”

  在王小姐弯腰发现小万的瞬间,小万也看到了王小姐,双方都因紧张、害怕,亲不自禁大喊一声。

  “抓小偷啊!抓小偷啊”王小姐很快反应过来,开始大声呼救。(记者 龚望平)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