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躺在床上是红烧,出去一趟是爆炒,游个泳成了水煮。”这是最近几天微信圈里热转的段子,昨天入伏第一天,全国14个省份气温达到35℃以上。北京市气象台更是发布了今年夏天第一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京津冀多地都超过40℃,有人在北京一个公园测到最高气温达42.2℃。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显示,北京今天气温为22℃~37℃,温度依然居高不下。在这样的高温季节,高温补贴、防暑降温费再一次成为职场人士热议的话题。
在一个由人力资源人士组建的QQ交流群里,一位房地产销售公司的人力资源人士表示,自己公司的销售人员很多要在户外工作,经常要在外面待一整天,但是公司并没有高温补贴的规定。另外一位物流公司的人力资源人士介绍了相似的情况,虽然最近高温持续,但是公司的快递员依然奔波在外,既没有因为高温天气停止工作,也没有得到相关的福利和津贴。
一位网络公司的人力资源人士介绍,每年夏季公司按照每人每月120元的标准发放高温补贴,他认为在北京这个标准有点低。另一位则表示羡慕不已,说120元已是“巨款”,她介绍:“公司一次性发50元外加一箱饮料,这就是高温天气的福利,想想心里就‘拔凉拔凉’。”更多的人则表示,公司在高温天气准备一些水果、冰淇淋、菊花茶饮料等供员工防暑。
有法律专家表示,在国家法律的统一规定下,符合条件的就可主张享有高温补贴,劳动者具体拿到多少高温补贴,要根据当地人社、立法等部门的规定而定。对于防暑降温费、夏日清凉费等福利,则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由企业和员工协商、约定。
日前,国家安监总局、国家卫计委、人社部、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大防暑降温经费投入”、“依照有关规定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高温天气下,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呢?又该如何使这份权利得到保障呢?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作出评论。
经济之声:我国2012年通过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里面对于室外作业的劳动者在高温时缩短室外作业时间和发放高温津贴等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另外,有法律专家也指出,高温津贴具体多少,要看当地的规定,而企业是否应该发放防暑降温费要和员工协商。具体说,高温天气下,不同的劳动者应该享有怎样的高温福利?
苏海南:按照这个规定,劳动者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用人单位要承担防暑降温的责任。劳动者主要的权益包括,单位可以调整班次、缩短工作时间、提供劳动防护用品、提供饮料且不能冲抵高温津贴,还有提供休息场所以及制定防暑的应急预案,再加上高温津贴。室外工作的,高温超过35度的就发放高温津贴,在室内工作如果不能降到33度以下的也应该给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经济之声:尽管国家有明确的规定,但这两天还是有很多人吐槽说“没领到”高温福利,另外目前全国有27个省区市已出台“高温津贴”标准,但多地的标准数年未涨。为什么有的公司有“高温福利”,有的却没有?有福利的,为什么有的公司高,有的公司低?而地方标准多年不变是不是合适?
苏海南:这个规定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是法律法规,所以它的强制性不太强。再加上我国地区辽阔,地区差异很大,所以津贴标准是由各省市来分别制定的,有的用人单位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意识强一些效益好一些,所以就给的高一点,有的意识较弱效益也差,给的就比较低。确实有的省两三年都没有调整过这个标准,这不太合适,因为按照四部委的文件,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物价的变动等等适时调整。今后如果从治本的角度上讲,要把防暑降温措施升级为一个法律法规的层面,我们应该思考研究并且做出规定。
此外,苏海南认为,《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适用防暑降温措施以及高温津贴的岗位范围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明确,这也造成一些用人单位乃至劳动者自己都厘不清的一个原因所在。
那么,高温津贴本来应该拿到,但是却没拿到,这背后的原因在哪?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作出了分析评论。
张彬: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想省钱。高温津贴针对的是所有在高温天气下工作的劳动者,如果一个企业把高温津贴省下来,这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就节约下来了,所以从根本上说还是企业忽视了相关的管理规定,以企业自身的利益出发,最终导致相关人士拿不到高温补贴。还有一部分人没拿到高温补贴,是我们政策宣讲还不够,也就是说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高温天气有补贴,不知道这补贴是多少钱、各地标准是什么样的、什么情况下可以拿到。这两方面合在一起,最终的根源还是企业想节约成本,或者忽略了对员工的人性化关怀。
经济之声:对于企业来说,应该由哪些部门来监管他们按照相关规定发放高温津贴和按照规定进行室外作业?
张彬:中国不缺监管部门。就拿高温补贴来讲,人力与社会保障部门应该有权利监管,它有专门负责监察的相关机构;各个单位的工会组织也有权利来监督对于员工福利的发放情况;另外劳动者也可以向相关部门去申请仲裁。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我们发觉很少有员工这么干,因为高温毕竟就这几天,你把单位得罪了,很有可能最后工作都没了。再有就是我们现在原则上谁主张谁举证,普遍劳动者申请仲裁举证非常困难,最终的结果往往就是一个看似好的政策,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措施,最终员工并没有享受到福利。这个问题好解决,一个加强相应的法律规范,未来在相关的规章制度上更细化、更能符合各地的实际;另外,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工会方面负起维权责任等等。要想真正让高温补贴受惠于民,方法还是很多的,关键在于是不是想做,是不是愿意去做。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