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爹爹和他捞起的车牌。
车牌在大雨中脱落,有人乘机下水捞起要钱,究竟这钱赚不赚得?这几日,伴随一阵大雨,“浇”出两种对立观点。
现场
七旬老人捞车牌赚外快
昨日上午,记者在汉阳区黄金口工业园一路口看到,路边一工地门前挂了一串汽车车牌,有十几副。“这是谁挂的,要不要钱?”面对记者询问,几名工人嬉笑着说:“100元一副,交钱就可领走!”
73岁的李爹爹(湖北荆门人)说,这些车牌都是前几天下大雨被冲走后,他在齐腰深的污水中摸回来的,共捡了20副车牌。经过一番寒暄,老人说了实话:实际成交价大都在三五十元,最贵一副车牌仅收了100元。还有一名男子,买了一包30元香烟,他就让领走了。
李爹爹说,他在工地上看门,捡车牌是捞点外快而已。他强调,冒着大雨在齐腰深的污水中摸车牌,出水后双腿痒得厉害,他身体牺牲也不少。
声音
要不得:这是趁火打劫
一场大雨已令市民出行难,更让有车一族很受伤。捞到车牌,索要钱财,究竟应不应该?
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发现观念截然不同。
后湖居民张先生认为“要不得”。捡到车牌归还他人本是好事,但要钱令做好事蒙上一股铜臭味,也令文明城市蒙羞,令失主对“摸牌者”的好感荡然无存。
能理解:适当报酬是一种肯定
蔡甸区青年画家盛焰认为,冒雨捡车牌,作为受益车主,给点辛苦费,是对对方的一种奖励和肯定。否则,大家都不去捡拾车牌,车主要重新补办车牌,也是一种麻烦和损失。
盛焰说,这跟“子贡赎人”同理:战国时期,鲁国政府规定,凡有人赎回流落异乡的奴隶同胞,国家给予赏金若干。子贡做了好事,却放弃领赏,受到孔子批评。因为放弃领赏,意味着绑架了道德,让那些领取赏金的人难堪,长此以往,反而没人愿意再做这样的好事,鲁国政府这项仁政就遭到实质上的废弃,反而不利于鲁国人民。
社会学家
“钱可以要,但要适度!”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家梅志罡教授认为,失主向捡车牌者支付适当的保管费,是一种表达感谢,更是一种实在的肯定。从维护社会良好风气、社会秩序角度,“子贡赎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李爹爹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适当收取一定费用可以理解,也符合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但酬劳一般不能超过物品价值的20%。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