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可林 摄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金融是“牛鼻子”,发挥着调节资源配置和优化投资效果的引导作用。目前,中资商业银行已深入沿线大部分国家,积累了大量金融合作经验,并计划大幅加强对“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2014年底,丝路基金注册成立,标志着金融破题“一带一路”上升到国家层面战略;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工作也进入一个高潮阶段,标志着金融主导“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高效的细致落实阶段。
泽蒙·博尔察大桥、特拉维夫轻轨、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公布了中央企业参与的一系列大项目,涵盖了电力、轨道交通、建材、通信等多个领域。在央企落子“一带一路”区域之时,不少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部分也显著加快,尤其是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上市公司。
不过,“一带一路”沿途所涉及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宗教、民族、法律体系不同,中国的企业和机构在进行投资、融资和商务活动过程中,除了商机,可能还面临不同的风险。
央企扛旗
7月以来,央企布局“一带一路”提速。
7月13日,中交集团所属振华重工与阿联酋DP World签订总金额为7亿美元的港机设备订单;7月9日,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东盟制造中心建成投产;7月6日,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捷硕公司签署越南海阳火电厂BOT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在越南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
路线图显示,在电力领域,央企在境外建设的电站涵盖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等多种类型,在周边国家建成和在建的水电项目达17个,总装机容量近1000万千瓦;在建材领域,央企在马来西亚、老挝、蒙古等国家建设大量钢材、水泥、玻璃等建材生产线,其中水泥技术工程及装备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轨道交通领域,央企从设备出口装备运营维护起步,目前铁路装备已实现六大洲全覆盖,轨道车辆整车产品已进入北美发达国家市场。
据国务院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国资委监管的110余家央企中有107家在境外共设立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的央企达80多家。在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中央企业承担大量“一带一路”战略通道和战略支点项目的建设和推进工作,具体包括中俄、中哈、中缅原油管道,中俄、中亚、中缅天然气管道,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10条互联互通输电线路以及中缅、中泰、中老铁路,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项目。
从多家央企上市公司的财报来看,央企海外订单的数量还不少。
中国铁建年报显示,2014年,公司新签海外合同额1278亿元,同比增长59.74%,占新签合同总额的15.44%;海外未完成合同额3793.6亿元,占总在手合同额的21.5%;未来公司海外业务有望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这样的趋势确实在2015年一季度得以延续。一季报显示,公司新签合同总额1539.89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8.79%,同比增长了5.58%,其中,海外新签合同额337.430亿元,同比增长278.45%,占新签合同额的21.91%。未完合同额为17637.856亿元,其中,海外业务未完合同额3845.053亿元,占未完合同总额的21.80%。
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央企的海外资产也随之扩大。“十二五”以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从2.7万亿元增加到4.6万亿元,年均增长12.2%。截至2014年底,央企境外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中央企业总体的12.7%、18.3%和8.6%。
民企紧随
在专家们看来,“一带一路”建设中,央企可以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企业抢抓“一带一路”商机。事实似乎也是如此,在央企海外拿下大订单的同时,民营企业也加快布局。
7月10日,金螳螂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金螳螂(中国)建筑装饰有限公司与俄罗斯莲花广场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伙伴协议,未来将参与莲花广场集团所投资项目。公司称,俄罗斯作为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的主要经过地,是中国优先投资发展方向,为国内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广阔平台。
7月8日,广汇能源公告称,公司在第二十一届兰洽会期间分别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瓜州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拟由红古区政府牵头,广汇能源和兰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红古区1000万吨煤炭分质转化综合利用项目;同时,广汇能源拟在甘肃省瓜州县建设1000万吨/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
7月7日,凌钢股份公告,近日,凌钢股份与中钢冶金资源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能向“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国家转移与输出方面开展合作,进行相关国际投资,并适时组建项目公司。
6月11日,玉龙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玉龙钢管(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龙香港”)拟投资5000万美元,在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建设一期两条生产线,包括年产8万吨的高钢级螺旋埋弧焊接钢管生产线一条,以及年产200万平方米的防腐生产线一条。
实际上,除了直接投资之外,并购也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占据重要地位。
7月2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发布会上披露,境内企业间的并购同比有所增长,中国企业赴海外并购成为新亮点。
5月中旬,吉艾科技发布重大资产收购报告书(草案)称,公司拟以IPO募集资金、自有资金及并购贷款方式收购天津安埔胜利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埔胜利”)100%股权,交易价格为8亿元。
资料显示,安埔胜利主要市场集中于哈萨克斯坦,该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占全球储量的3%,总储量排名进入全球前十。安埔胜利在哈萨克斯坦目前拥有9台钻机,钻机数量在当地市场处于中上水平,可提供5000米以内任意井型的钻井工程技术服务,钻井设备序列配置合理,能够满足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绝大部分油气井钻井需求。
有评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民营企业并购数量增加的重要推动力。对此,孖士打律师事务所(MayerBrownJSM)合伙人、中国项目主管葛向阳有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前期,并购会成为主旋律。未来,随着服务业、制造业企业的更多参与,中国企业和当地企业的更紧密合作,包括股权和资产上的整合,是可以合理预期的。
今年年中,普华永道预测,“一带一路”将为中企海外并购市场带来四大变化,包括投资重心区域转移、投资重点行业转移、资金融通方式转移以及国企民企角色转移。
具体来说,中亚、东欧、东南亚、北非等发展中国家将代替北美、西欧发达国家成为海外并购的新热点,而高铁、电力、通信、工程机械、汽车和飞机制造以及电子装配加工也将吸引大量资金的投入。在资金融通方式上,丝路基金、亚投行及金砖银行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元化的配套融资服务;而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也将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项目带来更富想象力的融资渠道。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国企的大型基建项目为先导,民企的制造业项目随后跟进,从而形成“国企搭台,民企唱戏”的共进格局。
金融服务
“‘一带一路’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分阶段进行的。考虑到‘一带一路’所覆盖国家和地区的特点,中国投资的重点在开始可能更加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道路、铁路、港口、机场以及配套的基础电信设施建设,然后是能源,更多是传统能源产业,在这些基础打好之后,是交通运输业和中国制造业产能的输出、技术的输出,这还将推动旅游等产业。当然,从一开始,所有这些投资就需要融资方面的强大支持,而这一支持贯穿于‘一带一路’的全过程。”葛向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正如葛向阳所说,在“一带一路”布局中,金融服务备受关注。
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其中已通过国内审批程序的50个国家正式签署《协定》。各国签署《协定》后,还需经本国立法机构批准。年底前经合法数量的国家批准后,《协定》即告生效,亚投行正式成立。
安信证券分析师杨涛在其报告中指出,此次协定签署标志着亚投行筹建工作进入《协定》批准生效和全面做好运营准备的新阶段。预计年底前亚投行将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有望增强对“一带一路”项目的融资支持。
数据显示,2015年1月-5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16亿美元,同比增长10.1%;新签合同额676亿美元,同比增长26.6%,自今年1月以来,新签合同额增速一直达20%以上,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中国信保累计实现承保金额11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7.4%。
杨涛认为,政策引导及融资支持促“一带一路”沿线投资较快增长,一带一路逐渐由投资主题转为基本面,“一带一路”将是下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最具基本面的板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7月19日在出席国研智库论坛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推入阶段以后,需要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扩展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合作,这些都需要拓宽金融合作领域、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金融机构的嗅觉和动作也都非常灵敏。多家金融机构都推出了针对“一带一路”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中信银行日前就宣布,在提供超过4000亿元融资的同时,将设立“一带一路”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由中信银行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投资于“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并购重组、产业投资等项目。
风险并存
“和传统海外投资的风险不同,投资‘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面临的风险更复杂。”西安一家建筑设备公司负责人陈锋(化名)对记者表示,“经济、社会、政治等各种风险。最简单的一些宗教问题就要非常谨慎,还有政治内斗等问题。”
尽管“一带一路”拥有巨大商机,但复杂的环境也让这笔投资暗藏不少风险。
从律师的角度来说,葛向阳在接触相关地区和国家的项目时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举例来说,投资接受国的法律体系的稳定性非常重要,这几年在东南亚国家,中国投资参与的某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被所在国暂缓或以其他名义‘叫停’,而有些能源矿业项目遭遇所在国税率、税种、移民、环保法律的突变,造成投资方的预期无法实现,管理人员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无法进场等。这种情况下,投资协议中的法律稳定性条款和相应的政策性保险就非常重要。”葛向阳说。
此外,葛向阳表示,由于很多项目投资周期长,中国企业特别是投身“一带一路”的少部分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可能是需要调整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从长远发展和未来综合考虑自身的企业是否适宜参与其中,或者是否需要进行其他的调整。因此,葛向阳建议,中国企业需要向“走出去”经验丰富的中国跨国企业和在投资所在国植根多年的其他跨国企业学习,在投资所在国力争做良好企业公民,除了和现政府,也和社区建立良好关系,在投资的同时,尊重和习惯当地文化,宗教,价值观和历史传承,摒弃财大气粗的思维。
除了操作过程中的风险之外,容易被忽视的信用风险也值得关注。
7月22日,穆迪公司发布了中文版《中国信用研究——“一带一路”具有正面信用影响,但海外风险敞口增加》研究报告也提出了同样的风险预警。报告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宏大的战略构想,旨在创建一个完整的运输和基础设施网络,深化中国与中亚、南亚、中东、东欧和西欧等40多个国家的一体化。该计划对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具有正面的信用影响。但是,地缘政治因素和实现运输网络无缝链接所需要的基建融资规划都是执行时所面临的风险。
其中,由于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权风险较高,并且一些贷款可能处于战略而非经济因素的考虑,中国金融机构可能会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在国内资产质量本已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压力、中国企业困境加剧的情况下,中资银行可能面临额外的风险。
不过,这种风险也要差别看待。穆迪认为,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一带一路”相关贷款规模将不足以令其信用状况面临重大挑战,尤其是在盈利能力下降但仍稳定、损失吸收能力强、资本水平良好的情况下。这些银行还将通过国有保险公司弥补很大一部分相关风险,并将注重商业可行项目。相比之下,政策性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