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上半年京津冀等地区空气质量较上年同期好转

2015年07月27日 21:31   来源:央广网    庄胜春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环保部今天通报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显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好转。

  通报显示,第一阶段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21.1%~98.9%,平均为68.0%,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首要污染物为PM2.5,其次是臭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好转。

  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看来,过去一段时间,各地治霾举措频出,取得这样的进展不足为怪。

  柴发合: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加强措施,不断深化污染防治的内容和扩大污染防治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包括黄标车的淘汰,到现在完成了六百万辆的任务了,(取得进展)和这些都有密切的关系。

  74城市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依次是海口、拉萨、惠州、舟山、厦门、中山、珠海、深圳、昆明和福州;后10位城市依次是保定、邢台、郑州、唐山、石家庄、衡水、济南、邯郸、沈阳和太原,河北省占据了六席。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杨金田此前表示,空气质量的改善初见成效,但离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还有非常非常大的差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仍然非常大。结合专家测算和国际经验,这些污染物至少要下降50%以上才能达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也表示,下一步还需加大治理力度。

  柴发合:坚定不移的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这方面要下大力气,(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要进一步的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要求,严格执法,彻底解决违法排污和偷排漏排的一些现象,对一些违规违法的行为进一步加大处罚的力度。

  通报还显示,开展酸雨监测的全国470个城市中,有164个城市出现过酸雨。与上年同期相比,酸雨城市比例、较重酸雨城市比例和重酸雨城市比例分别降低4.5、5.8和3.2个百分点,总体有所改善。

  此外,监测的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地表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95.7%,比去年同期提高1.4%;地下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87.1%,比去年同期降低0.5%。

  另据了解,我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正在进行时,当下任务集中在深入实施“大气十条”,组织编制、出台“水十条”相关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抓紧修改完善“土十条”。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政策法规的出台落实,公众参与度也亟待提高。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表示,当下公众环保意识和实践之间也存在差距。

  冯银厂:我们经常说,机动车对环境和空气质量多大污染,但问题是,我们的城市有没有给公众创造出乐于做公交、骑自行车或者走路的条件。政府还有很多要做的工作。怎样营造一种氛围,让公众自觉自愿地为环境治理做贡献。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