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取得实实在在成果

2015年08月06日 10: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名片”,并取得了顶层设计、国际共识、合作协议、建设项目等多方面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中国经济网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习近平在高层访问和出席重要活动中,多次提及“一带一路”战略,并于3月28日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详细阐述了“一带一路”宏伟构想,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共鸣。

  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今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对外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以及中国的开放态势和行动等,使“一带一路”成为各方共同聚焦的热点。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分析称,如果仅仅把“一带一路”看成一个区域规划,那肯定低估了“一带一路”的影响。从历史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可能改变中国在宏观政策、经济增长、政府行为以及国际收支等方面的运行逻辑,也会对现有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开放的,我们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经济规模等数据 中国经济网郑汉星制图

 

  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GDP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3%和29%。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国家在发展进程中明显落伍。沿线国家人均GDP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8%,一些国家是低收入国家,还有9个是最不发达国家。一些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低。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沿线国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推动力。

  今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高访活动中,“一带一路”这一关键词保持着很高的出镜率。通过高层引领,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理解认同不断提升,合作意愿持续升温。在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等重要多边场合,“一带一路”也成为各方共同关心和热议的话题。“一带一路”所体现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核心理念,把沿线国家粘合在一起,凝聚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共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为全球经济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2015后的全球经济影响巨大。“一带一路”立足于沿线国家,同时也为世界多国创造发展机遇,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和全球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年多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这些早期收获向我们展现了“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

  多份一揽子合作协议先后落地。我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与匈牙利签署了政府间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乌法峰会期间,中蒙俄三国签署了《关于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有关部门与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科威特等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中哈重大产能合作28个项目文件签署。这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我国在“一带一路”重点方向培育起若干支点国家和核心团队。

  一批建设项目吸引目光。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访巴期间,签署项目累计金额达460亿美元。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印尼期间,我国与印尼签署雅加达—万隆高铁合作建设框架协议,明确项目按照中国技术标准设计并使用中国设备。中塔公路二期、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莫斯科至喀山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缅皎漂港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白工业园全面动工。

  此外,还有一个多方位的支撑保障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各有关方面紧紧围绕大局,积极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央有关部门普遍建立了工作领导机制,出台落实“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意见,能源、农业、生态环保、教育、文化合作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金融系统积极发挥支撑保障作用,今年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常项下跨境 人民币 结算金额超过2.63万亿元,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沿线国家达到15个。丝路基金全面启动运行,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成为基金首个投资项目。大多数省区市制定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关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自身定位,积极有序参与,八方动员、协同推进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