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回应“GDP缩减指数与增长速度不匹配”质疑

2015年08月12日 07:59   来源:人民日报   许宪春

  最近,部分媒体刊发了一些质疑中国GDP缩减指数进而质疑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文章。采用双缩法计算时,是用总产出价格指数和中间投入价格指数分别对名义总产出和名义中间投入进行价格缩减,得到各行业实际增加值。

  最近,部分媒体刊发了一些质疑中国GDP缩减指数进而质疑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文章。质疑的重点在于,GDP缩减指数与相关价格指数是否匹配,对工业增加值采用单缩法是否会引起GDP增速的高估?本文将从技术层面予以回答。

  GDP缩减指数及其作用

  GDP缩减指数,也称平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即没有扣除价格变化的GDP与扣除价格变化后的GDP之比。因此,GDP缩减指数本质上是一种价格指数,反映GDP内在的“价格”变化。

  GDP缩减指数是一种“隐含”的价格指数。世界各国一般都不直接公布GDP缩减指数,但都可根据已公布的名义GDP和实际GDP计算出来。一般来说,GDP缩减指数的计算分为三步:首先,计算名义GDP的各构成项目,就生产核算说来,就是计算各行业的名义增加值;其次,分别剔除各行业名义增加值中价格因素的影响,得到各行业实际增加值;最后,分别汇总各行业名义增加值和实际增加值,得到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比即为GDP缩减指数。GDP缩减指数取决于各行业的增加值份额和价格指数,因此它相当于各行业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值。

  GDP缩减指数主要用于分析价格总水平。由于GDP衡量的是一国所生产的所有最终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因此,GDP缩减指数反映的是这些货物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是我国生产的所有最终货物和服务的价格总指数,是最宏观、最综合的价格指标。

  我国的GDP缩减指数是可靠的

  有文章认为,我国今年以来的GDP增长率高估了,主要依据是GDP缩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匹配,GDP缩减指数可能被低估。而我们认为,上述分析并没有全面考虑GDP缩减指数与各相关价格指数的关系。

  从核算范围看,GDP缩减指数是我国生产的所有最终货物和服务的价格总指数,而CPI只是我国居民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的价格指数,两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范围相差较大。2014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37.7%。因此,GDP缩减指数不仅取决于CPI,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相关价格指数。如果其他相关价格指数与CPI相差较大,则可能出现GDP缩减指数与CPI变化幅度不一致,甚至趋势不一致的情况,但这并不能简单地认为GDP缩减指数与CPI不匹配。

  从数理逻辑看,GDP缩减指数应处在各相关价格指数之间。前已指出,从生产核算来说,GDP缩减指数相当于国民经济各行业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值。各行业价格指数主要包括农产品 生产者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以及CPI中的服务价格指数等。需要说明的是,尽管CPI中的“服务”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服务”在覆盖范围和结构上有所不同,但由于我国尚未编制完整的服务业价格指数,用CPI中的服务价格指数代替服务行业的价格,不失为一种合理选择。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7%,PPI同比下降4.6%,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4%,CPI中的服务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9%,而GDP缩减指数同比下降1.1%,处于上述几个价格指数之间。可见,一季度我国GDP缩减指数并没有被低估。

  同样,上半年我国GDP缩减指数与各相关价格指数也是匹配的。数据显示,与一季度相比,受生猪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提高了1.1个百分点;受股市上涨等因素影响,上半年金融业价格指数提高了1.4个百分点;受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影响,根据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的上半年商品房混合平均价格指数也明显提高。在上述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上半年GDP缩减指数降幅有所收窄,比一季度收窄了0.6个百分点。我们在计算一季度和上半年GDP数据时所采用的方法是一致的,数据质量是同样可靠的。

  还有文章提出,看不懂我国的GDP缩减指数和经济增速,认为2014年GDP缩减指数与CPI、PPI出现了显著背离。我们分析发现,上述观点把GDP缩减指数误认为是由CPI和PPI两者简单合成,并在计算2014年GDP名义增速时,未使用去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修订数据,由此造成了一系列误算和误判。事实上,我国2014年GDP为636463亿元,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修订的2013年GDP为588019亿元,2014年GDP名义增长8.2%,实际增长7.4%,由此计算的GDP缩减指数同比上涨0.8%,而CPI同比上涨2.0%,PPI同比下降1.9%,三者并不矛盾。

  单缩法并未高估经济增长速度

  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是相应行业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在我国,剔除价格变动对各行业增加值的影响,主要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价格指数缩减法包括双缩法和单缩法两种方法,我国主要采用单缩法。采用双缩法计算时,是用总产出价格指数和中间投入价格指数分别对名义总产出和名义中间投入进行价格缩减,得到各行业实际增加值。而采用单缩法计算时,则直接用总产出价格指数对各行业名义增加值进行价格缩减,使用了中间投入价格与总产出价格变动基本一致的假定。

  一般说来,如果总产出价格指数和中间投入价格指数都非常准确,由于双缩法避免了因中间投入价格和总产出价格变动不一致所带来的偏差,双缩法要优于单缩法。但由于编制中间投入价格指数比编制总产出价格难度更大,中间投入价格指数中必然存在着统计误差,使用双缩法因增加了误差来源,其结果并不一定好于单缩法。相反,单缩法虽然无法保证核算结果的无偏性,但是其核算过程相对简单,且比双缩法减少了误差来源,也常被其他国家用于有关行业增加值的价格缩减。

  实践中,单缩法一般并不一定会高估经济增长速度。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传导相对顺畅,中间投入的价格变化与产出的价格变化是高度相关的,两者不太可能出现较大差距,单缩法的假定在大多时候都是成立的。其次,即使中间投入和产出价格出现较大差距,核算专家在用单缩法核算时,也不是简单地使用产出价格指数进行缩减,而是需要做适当的价格评估和合理调整,使其更能反映实际。

  目前,我国大部分行业实际增加值核算采用的是单缩法,例如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我们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采用单缩法没有引起工业增速的高估。上半年我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和PPI分别同比下降5.5%和4.6%,两者仅相差0.9个百分点,并没有因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下降而使差距更明显。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一差异可以被工业中间投入中的服务价格上升所基本抵消。工业的中间投入不仅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还包括交通运输、通讯、金融、房地产、教育培训等项服务。根据2010年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工业中间投入中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占87.75%,服务占12.25%。反映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的价格变动的,是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但目前我国尚未编制对应于工业中间投入的服务价格指数。今年上半年,我国CPI中的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0%,可用其替代工业中间投入中服务价格上涨率。尽管工业中间投入中服务的结构和价格变化与CPI中服务的结构和价格变化不完全一致,这样替代会存在一定的代表性误差,但在现有条件下不失为一种可以接受的替代方法。这样,将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与服务价格指数加权平均,今年上半年工业中间投入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6%,与PPI降幅一致。因此,今年上半年,工业中间投入价格与产出价格变化幅度一致的假定基本成立,用单缩法缩减工业增加值并不存在明显偏误,并未高估工业增长速度,也因此没有高估GDP增长速度。

  (作者为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