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晒第四批金融创新案例

2015年08月24日 00:00   来源:国际金融报   卫容之 顾伟

  柏可林 摄

  截至2015年上半年,接入央行有关检测管理系统的金融机构共有30家,开立了近2万个自由贸易账户,70家企业获准开展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的集中运行管理。截至8月14日,上海自贸区通过自由贸易(FT)账户跨境本外币结算总额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8月14日,在上海自贸区即将迎来成立两周年之际,上海市金融办等部门召开了自贸试验区第四批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会。

  近两年来,上海自贸区这片由东海100公里黄金海岸线串起的28.78平方公里的金融改革“试验田”迸发出汩汩创新力量,先后在2014年3月、7月和12月发布了3批金融创新案例,一项项金融改革措施密集发布,不断刺激着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的敏感神经。今年4月8日,国务院宣布其新纳入陆家嘴、张江和金桥3个区域,试验田面积扩展到120.7平方公里。

  今年上半年,在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方面,自贸试验区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方面的创新成效?此次发布的第四批共八大类11个案例,让我们管窥了上海自贸区如何围绕“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战略要求,借助自贸区的创新优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

  “在未来的自贸区实践中,我们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强和发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优势,积极追求投资的开放性、贸易的便利性、金融的创新性和管理的适当性;服务国家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促进自贸区金融创新实践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使得金融改革和服务科创成为上海自贸区的鲜明特色。”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金兴明表示。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自贸区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副组长郑杨在发布会上表示,要进一步推进落实上海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到金融创新的实践中来。同时,当下自贸区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也承载着深化行政管理机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改革。

  拓宽分账核算融资渠道

  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以来,已有30家金融机构接入人民银行有关监测管理系统,机构类型越来越丰富,既有中外资商业银行,也有上海黄金交易所等金融要素市场,还有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11个金融创新案例中,分账核算单元建设备受关注,主要包括自贸区财务公司分账核算单元建设、境外发行大额同业存单补充分账核算单元流动性、商业银行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等3个案例。

  其中,申能财务公司和电气财务公司作为全国首批入驻自贸试验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率先形成了财务公司分账核算单元的建设模式,并通过境外融资降低集团资金成本。

  今年2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根据这个政策,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通过中行香港分行发行大额同业存单(CD),募集离岸人民币资金超过40亿元,拓宽了金融机构补充分账核算单元流动性的渠道;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通过FTU(同业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分账核算业务从建行海外分行融入7500万英镑,为某企业集团下属自贸试验区企业发放FTE(区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外币贷款,支持企业海外业务发展。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表示,“这三个案例丰富了分账核算单元建设模式,拓宽了分账核算单元融资渠道,有利于金融机构和试验区内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以来,已有30家金融机构接入人民银行有关监测管理系统,机构类型越来越丰富,既有中外资商业银行,也有上海黄金交易所等金融要素市场,还有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下一步,还将有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证券公司完成分账核算单元建设。随着分账核算功能的不断完善,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与境外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来规避分账核算单元资金的利率和汇率风险。

  郑杨提到,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在分账核算单元下通过美元兑人民币自营掉期交易,积极探索以金融衍生交易降低资金成本,有利于规避利率汇率风险。

  完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

  商业银行根据自贸试验区相关便利政策,通过自由贸易账户或离岸业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支持其海外业务发展

  在今年上半年的金融创新工作中,自贸区进一步完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FT账户),推动跨境投融资汇兑便利性。

  今年4月,自由贸易账户外币服务功能正式启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的金融机构可按相关要求向区内及境外主体提供本外币一体化的自由贸易账户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依托分账核算单元,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为自贸试验区内和境外企业办理跨境资金结算、金融市场交易、跨境投融资汇兑创新及相关业务。

  对于第四批创新案例在拓展FT账户功能方面的创新,郑杨认为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商业银行为自贸区企业提供本外币一体化的自由贸易账户融资服务,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通过向海外拆借资金补充分账核算体系流动性,再向区内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截至6月底,共有30家单位接入分账核算单元体系,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近2万个,70家企业获准开展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的集中运行管理;至6月,区内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超过3800亿元;截至8月14日,自贸区通过自由贸易账户跨境本外币结算总额超过2万亿元。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借助分账核算单元和外部结算功能,着力将境内银行的金融服务延伸至境外知名企业。围绕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FTN)开发了多项打通境内外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

  交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樊燊在发布会上介绍称,以内存内贷和外存内贷为代表的金融创新产品存在4个显著优势——融资流程简化,成本降低;对外担保的登记手续简便;借款币种灵活,企业可自行选择负债币种以及贷款资金用途广泛,结算便利。

  随着自由贸易账户功能的不断拓展和完善,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为企业、特别是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有多家银行为“走出去”企业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和并购等提供融资服务的案例。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以某企业自由贸易账户存款为质押担保,为其境外非居民并购实体的FTN账户发放并购贷款,用于境外收购;中行上海市分行、中行法兰克福分行为某自贸试验区企业安排了总金额2亿欧元的银团贷款,用于其向境外支付港口使用费;浦发银行自贸试验区分行为某企业的境外子公司FTN账户发放6亿元人民币并购贷款,支持其收购一家加拿大上市公司;交行自贸试验区分行为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设立在自贸试验区内的投资管理公司的境外子公司发放了一笔1亿美元的离岸贷款,支持其境外并购项目的股权转让款。

  郑杨表示,商业银行根据自贸试验区相关便利政策,通过自由贸易账户或离岸业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支持其海外业务发展。

  改革外汇管理方式

  传统型总部的外汇资金运营主要是为了支持总部成员企业的日常营运资金和短期支出,而投资性总部外汇资金的运营不仅囊括了传统总部的资金池的作用,还叠加了投资性企业的投融资特点,功能更加丰富

  在进一步加强外汇管理改革创新的进程中,投资型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满足区内投资型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需求,有利于促进上海财富和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同时提升上海自贸区国际影响力。

  上海银行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自贸区建设需要,提出投资性跨国公司资金管理总部的新概念。跨国公司总部可使用归集资金开展境内外股权投资,与境外既有总部的职能转移,又允许总部之间以股本或拆借往来方式实现资金双向流动,还可将归集资金统筹或调拨用于成员企业开展境内外投资。

  依托自身的现金管理平台和托管框架并积极对接投资型跨国公司后,上海银行逐渐形成了独创性的现金管理产品。这一产品在制度流程、系统开发、客户服务等方面都体现了突破与创新。

  “传统型总部的外汇资金运营主要是为了支持总部成员企业的日常营运资金和短期支出,而投资性总部外汇资金的运营不仅囊括了传统总部的资金池的作用,还叠加了投资性企业的投融资特点,功能更加丰富。”发布会上,上海银行海外业务部总经理助理袁景春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为进一步推进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建设,多家金融要素市场正在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自去年“黄金国际板”正式运行以来,今年7月,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次引入境外交易所作为特别会员,与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合作推出的“黄金沪港通”业务,拓展了国际投资者参与境内黄金市场的渠道,体现了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7月底,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浦发银行上海市分行通过开发自贸区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利用FT账户体系,为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及其全球会员单位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并提供了较好的风险管理和效率管理解决方案。通过金融市场专业化清算和第三方仓单公示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搭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诚信体系。

  创新商业银行投贷联动

  投贷联动是解决中小微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的有效解决方案,核心就是以科技企业的高成长带来的高收益抵补高风险。这需要银行注重企业的价值趋势评估、且不以单个客户看待收益与风险

  记者注意到,与分账核算单元建设、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拓展、金融衍生品交易、金融交易平台建设等创新案例相比,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模式创新则是首次入选。

  入选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模式创新的项目为上海华瑞银行的“共创贷”。“共创贷”是上海华瑞银行与君联资本合作,构建科创金融模式下的“投”+“贷”的综合金融服务,首笔5000万元“投贷联动”业务落地O2O社区服务平台企业——楼口。

  楼口是一家研发基地设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创业型互联网企业,2014年完成了B轮融资。今年,上海华瑞银行加入了金融助力楼口模式发展的队列当中。经过多次研究和沟通,楼口、上海华瑞银行、君联资本三方达成了投贷联动的业务协议,由上海华瑞银行给予楼口5000万元免抵押担保的贷款支持,企业配给华瑞银行一定比例的认股期权,君联资本则以股东身份协助完成企业资金以及后续经营情况的监管。

  在该案例中,华瑞银行通过持有认股期权的方式实现风险缓释,避免了传统银行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依赖抵押的做法,拓宽了中小型、轻资产的科创企业融资渠道。

  此前,包括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也曾探索“投贷联动”模式,但持有股权的均是与银行有合作关系或关联公司的创投而非商业银行自己。

  “投贷联动是解决中小微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的有效解决方案,核心就是以科技企业的高成长带来的高收益抵补高风险。”上海华瑞银行行长助理兼首席风险官解强在发布会上表示,这需要银行注重企业的价值趋势评估、且不以单个客户看待收益与风险。

  上海华瑞银行是上海自贸区设立后首个区内注册的法人银行,已确定了“服务小微大众、服务科技创新、服务自贸改革”的战略定位,将依托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优势,为科创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目前已获得科创金融服务试点和利率差异化定价试点。

  金融创新继续前行

  部分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措施,如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外汇资金资本金的意愿结汇,外债宏观审慎管理等改革措施已经在全国或部分省市获准推广

  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后,可以在更大的区域内开展金融创新试点,对于已经推出的金融创新政策,新的区域内原则上都能适用。同时,根据4个片区的产业格局和区域定位不同,陆家嘴片区将更加注重金融机构集聚和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建设,张江片区将会把金融创新和科技中心建设紧密结合,争取形成科技金融创新示范效应,金桥片区将进一步加强对先进制造业的金融支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原有的外高桥片区将继续充分发挥作为特殊监管区域的保税贸易优势,加强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

  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金兴明结合当前面临的自贸试验区扩区后的形势,对下一步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工作提出要求。重点推进六方面工作。

  一是在自贸区内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先试,逐步提高资本项下项目可兑换的幅度。

  二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实行贸易、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三者并重,使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的支付、交易、储备和定价货币。

  三是探索金融服务业实施负面清单加准入前国民待遇管理模式,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扩大开放。

  四是推进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平台建设,提升金融市场配置境内外资源。

  五是更好地服务、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完善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六是探索建立自贸区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金融联动监管机制,加强金融风险防范,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上海市金融办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落实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到金融创新的实践中来。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继续推动在自贸试验区搭建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平台。同时,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金融安全网建设。通过及时梳理总结金融创新的成果经验,进一步激发金融机构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

  据悉,部分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措施,如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外汇资金资本金的意愿结汇,外债宏观审慎管理等改革措施已经在全国或部分省市获准推广。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