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富贵病"患病率接近城市 亟须引起重视

2015年08月24日 15:17   来源:人民政协报   系华中科技大学学生

  假期我回到家乡陕西宝鸡农村,听我父母和朋友讲了两宗因患有慢性病而突然去世的案例。在回乡前几天,我的一位远亲在去祖坟祭扫回来之后,觉得身体不适,赶紧让人送去医院,结果半路突发脑溢血,去世时才52岁。而在我舅舅所在的村子里,一位50出头的村民也是毫无征兆地“突然栽倒”,再没抢救过来。

  近年来,这种“突然栽倒”的死亡案例在农村已经不新鲜。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血栓、脑溢血、心脏病成为影响村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农村“富贵病”患病率接近城市

  油脂与盐类的摄入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所以这些疾病往往是被看做“富贵病”,按理来说这些疾病应该离农民很遥远。但是由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不见荤腥的饮食已逐渐被鸡鸭鱼肉和重盐所代替,再加上一些生活习惯的问题,“三高”的患病率在农村不断攀升,有些地方甚至接近城市。

  我在回家时购买了一台电子血压计。最近打电话回家,母亲告诉我周边邻居都过来查自己的血压,结果发现血压异常的人不在少数,一半以上的人发现自己的血压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正常水平,高压在120~150mmHg之间的人较多(这是正常高压与低度高血压的范围)。那些平时自认为身体健康的人,也都被测量结果吓了一跳。

  由于农民对心脑血管疾病这样的慢性病缺乏足够的认识,一旦突然犯病,就会出现“突然栽倒”这样毫无防备的打击。一项以村庄为单位的田野调查发现,在2005-2010年间,90位死亡的村民中,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已超一半。2013年《卫生计生统计年鉴》对居民致死原因的统计表明,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与呼吸系统疾病是造成农村居民疾病死亡原因的前四位。

  笔者在家乡的调查结果与此类似,在笔者所了解到的病亡案例中,因慢性病突发而造成的“突然栽倒”占有相当大比例,是乡村社会中排名首位的死亡原因。前年,我59岁的大姑就是在中午做饭的过程中,突然栽倒在院子里,由于事发突然,连送到医院抢救的机会都没有;而在大前年,我定居在新疆的堂叔也是因为突发脑溢血,过世时仅54岁。在我们村庄,仅以我家所在的第四村民小组为例,近年来已经发生了6例因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而造成死亡的案例,这些人都是40—60岁的中年男子,还有3例虽被抢救过来,但已失去了自主生活的能力,要么神志不清,要么已失去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临近的第三村民小组,仅去年就出现了3例因心脑血管疾病而造成失能的年轻人,或卧床无法动弹,需要家人喂吃喂喝,或因犯病造成中风或偏瘫。

  除了造成死亡或“失能”外,慢性病往往还让一些农村壮劳力失去工作和收入。在其他地区的农村调查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年富力强的人留守在农村,无法外出工作。这些人大多数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不得不留守在乡村成为“闲人”。一些村民告诉我,如今的包工头、老板也变得“贼”起来,一旦听说或发现某位村民有慢性病,就绝对不会再雇用,一些工地已经开始了基本的血压检查,排除那些血压异常的农民工。这些“闲人”由于在年富力强的年纪,无法为家庭作贡献反而成为家庭的“累赘”,会产生自己是“废人”的感觉,面临非常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造成家庭矛盾的激化。

  慢性病的治疗与防控

  慢性病在农村的蔓延,给基层卫生体系带来了新的压力和任务。对于外出打工的村民来说,一旦被确诊为心脑血管等慢性病,患者往往会结束外出务工而回家疗养,这就使基层卫生机构承担起治疗的责任,造成农村公共卫生支出的大幅增长。我的父母参加了医保,前几年只会因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等一些小病而去定点医院就诊,而在父母患上慢性病之后,仅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因处理突发高血压而进行过一次手术,加上日常打吊针、买药和血压监测等费用,半年内医疗支出已经达到了近8000元,国家医保承担了其中的70%—80%。

  我询问了当村医的邻居松海,他表示现在来自己诊所看病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小孩的感冒发烧、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主要医务内容。同时,自己还要将很大精力放在对全村几个“重点户”的巡诊上,这些“重点户”都是因心脑血管疾病突发而造成失能的,每个村民小组都有3、4例。松海告诉我,来诊所量血压的人很多,但是即使发现了慢性病,自己也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因为慢性疾病不存在彻底根治的可能,只能在平时通过饮食、锻炼等方法进行调理,再辅以一些医疗手段。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时症兆难以预测,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与防控就成为唯一办法。

  为了防控心脑血管疾病,打针吃药、饮食调理和身体锻炼成了“三高”病人日常的必备功课。村民们打听到了很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土办法,如喝醋、泡药茶、红酒泡洋葱等,一些被认为具有降压功效的食材,如洋葱、花生、玉米须、葫芦汁等都派上了用场。与此同时,为了改变不合理的生活习惯,近年来在村里出现了一些积极锻炼身体的人,他们在村民异样的眼光中进行跑步、步行等运动,希望能以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持健康状态。

  慢性病在农村

  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当前,家庭看护仍是慢性病患者照料的基本方式。那些已经被心脑血管病击倒的人,如村里的云胜和穗林,都已经失去行动能力多年,疾病照料成为家庭的重大负担。这些家庭在村民看来是不幸的,云胜和穗林两位都是50多岁,正该是成为爷爷负担起抚育孙辈任务的年纪,如今却成为子女的负担。艰难而遥遥无期的治疗和照料,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遇到这种难以治愈的顽疾,一些村民主张放弃治疗。他们认为,与其被慢性病折磨得半死不活,还不如“突然栽倒”来得轻松,自己不遭罪,也不给家庭子女添负担。患有严重慢性病的万引在半年的治疗期内花去了3、4万元,虽然其子女并未因这些花费而迟疑,但在村民看来,与其花这些无用的钱,还不如让其死前过得随意一些,毕竟这是打水漂的钱,还得不断往里填。行动不便的云生神志尚清楚,他也对村民表示,宁愿早点“坐快车”,不让家人再遭罪,只不过女儿尚未出嫁,死不瞑目。

  慢性病在农村的蔓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缺乏对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认识和警惕,一些村民习惯于“小病忍,大病拖”,往往要等到出现“突然栽倒”的严重后果后才会意识到慢性病的危害,给自己和家庭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基层政府和公共卫生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慢性病对农民所造成的危害和后果,加强对慢性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教育,积极引导农民进行预防和治疗。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