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排危抢险最快7日恢复通行 滞留游客已疏散

2015年09月07日 08:49   来源:华西都市报   丁伟

6日,峨眉山景区塌方路段清理现场,路面已于上午11时许抢通。

 

  6日,峨眉山道路中断后,上山道路实施了管制。

  《暴雨惹祸峨眉山景区塌方路中断树倒伤游客》后续

  9月5日下午1时30分许,峨眉山景区进山道路7公里处(小地名:挖断山)发生山体塌方,导致景区进山公路完全中断,1000余名游客滞留。事发后,景区启用应急预案,连夜安置和疏散了滞留游客,并于6日上午清通塌方路面,但由于道路上方存在危岩,道路暂时无法恢复通行。目前,排危抢险仍在继续,道路最快有望今日恢复通行,通行后景区即能正常迎客。

  抢通道路

  还有危岩悬高处

  6日上午10时,华西都市报记者进入峨眉山景区。在进山道路7公里处,外围设置了警戒线,线内机器轰鸣,正在紧张作业。5日下午垮塌的约1万立方米塌方体中,依然有数千立方米堆积在路上,像一座小山将约30米道路全部覆盖。“小山”顶部,1台挖掘机挥舞挖斗,“小山”两侧,5台推土机驱动推斗,将滑坡体倒入路边的深沟中。

  “滑坡体倒入路边深沟,不会影响周围环境,还能保护路基。”景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陈刚说,5日塌方发生后,由于山体不稳定,抢险一直难以展开。直到6日早上7点,地质专家现场勘查后,道路抢险才全面展开,共出动了100余人。到上午11点多,现场已经清理垮塌物3000多立方米,受阻的路面已基本清理干净。

  路面清障的时候,峨眉山地质工程勘察院总工程师舒洪平带人登上了塌方的山体。“发现了一条约1米宽的裂缝,裂缝外侧便是一大片危岩。”舒洪平估计了一下,约10米长、10米高、3米厚,总量约300立方米。“如果这处危岩不排,道路会有安全隐患。”在舒洪平的建议下,抢险人员6日下午对危岩实施了爆破,但效果并不理想,今日还将继续排险,“最快今日能恢复通车。”

  两轮疏散 千余游客安全撤离

  越过塌方处后,记者继续徒步前行,经两河口抵达五显岗车场。5日景区道路中断后,下山游客大多被送到这里中转。“大约从3点多开始,游客陆续汇聚过来。”景区清音阁管理处处长任建说,五显岗车场有步行游道下山,走1公里多能到景区公路5公里处的石船子,这样就刚好绕过7公里处的塌方点,然后重新乘景区观光车下山。

  千余游客滞留

  但5日下午5点多,步行道旁的山上两棵树突然倾倒,导致途经游客1人死亡、5人受伤。“怕再出意外,大家又退回五显岗。”任建估算了一下,最终滞留到五显岗的游客有1000余人。景区很快重新确定了方案:愿意留下的游客,由景区就近安排到农家乐食宿;愿意连夜走的游客,由景区组织车辆从山下出发,经乐雅高速-七里坪一线绕行来接走。

  安全撤离景区

  南充游客胡女士说,由于担心天黑不安全,他们一行4人选择了留下,被安排到清音阁住了一晚后,6日上午才被景区观光车送到了成都。“5日晚上到6日凌晨2点多,送了约800人走。”任建说,撤离的游客都根据目的地提前分车,经七里坪-乐雅高速后连夜直接前往乐山、成都等地。6日天亮后,头天晚上就近安置的约400人,也以同样的方式撤离景区。

  3人出院2人继续治疗

  从五显岗车场出发,顺着峨眉河往下游,约1公里多便是石船子。沿途多为石板路,部分路段最窄处不足1米。走完全程约需 25分钟,5日下午发生意外的地方,位于途中约15分钟处。此处道路较窄,右侧是10余米高的山崖,植被磨掉后显得光秃秃的,左侧是同样10余米高的陡坡,有一段约5米长的护栏被砸烂,坡下滚落着两棵胸径约30厘米的树。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6名游客受伤后被紧急送往峨眉山市人民医院,其中1名48岁的台湾女性游客抢救无效身亡。据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相关善后事宜正在有序进行。

  5名伤者中,3名伤势较轻者已于6日上午出院,2名伤势较重者于6日凌晨1时许转院至乐山市人民医院救治。“两人的伤情都很稳定,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据两名伤者的主管医生介绍,两名伤者均为男性,1个70岁、1个24岁。

  峨眉山景区

  6日接待800游客

  前往采访途中,记者在黄湾门禁系统外看到,上山道路一侧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并设置了“交通管制”的路障。道路右侧的大型LED屏上,显示着“景区道路7公里挖断山处大面积塌方,道路暂时中断。所有进入景区车辆请走洪雅(七里坪)方向绕行”。道路左侧的游客中心内,售票窗口均为“暂停服务”,并张贴着《通知》:“因峨眉山进山公路7公里处发生塌方,导致交通中断,现停止售票。”

  据介绍,由于前往中山区、高山区交通中断,景区6日暂停销售门票和观光车票。但仍有800余名预订了门票的游客,在工作人员解释说明后,依然选择步行前往中山区,或绕道乐雅高速-七里坪一线前往高山区。“已经定了行程,不能随便更改,来都来了,不上山会遗憾。”重庆游客周先生说。

  但绝大多数游客还是选择了离开。湖北游客“菜菜慢悠悠”在微博中说,本计划两天徒步峨眉山之旅因道路塌方变更,一行人在低山区的报国寺游览后便回了成都,“峨眉山,下次再来!”

  专家分析/

  三大原因引发自然灾害

  游客伤亡事件发生后,乐山市安监部门对事件展开了调查。6日,安监部门得出调查结论,认为该事件为“因自然灾害引起的意外伤亡事件。”

  对于进山道路7公里处的塌方,峨眉山地质工程勘察院总工程师舒洪平等人现场勘查后进行了原因分析。舒洪平分析说,第一,事发点处于峨眉山断裂带的分支牛背山断裂带上,为比较破碎的玄武岩,特别是遭遇强风化的岩体表层极不稳固;第二,塌方处为一处陡坡,坡度达到约80度;第三,近期以来,峨眉山连续出现降雨,破碎的岩体饱和后胀爆了,再顺着陡坡滑下来。

  据景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陈刚介绍,滑坡处为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在景区进山道路5公里至14公里段,有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此前,景区也已经做了全面的防治规划,每一处隐患点都有对应的方案。

  “除了地灾防治,峨眉山第二上山通道通车后,也会极大缓解景区交通的压力。”陈刚说,该道路起于峨眉山市川主大桥,经峨眉山市川主乡、洪雅县桃源乡、峨眉山市黄湾乡,到达景区零公里山门处,与现有景区进山道路形成环线,“预计明年年中会竣工通车。”

  华西都市报记者丁伟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