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上海自贸区 成都55条闯新路

2015年09月25日 09:38   来源:四川日报   

  9月1日,成都旅众通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政务中心工商窗口,领到了中国西部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标志着成都正式启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这也是成都学习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的一项重要举措。

  上海自贸区,一块扩大开放、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汲取上海经验,去年8月,四川省决定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两个月后 ,成都拿出“55条”学习借鉴的具体措施。

  一年探索,35项改革在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展开。截至目前,25项改革事项已在成都成功推广,10项改革事项正在进一步深入推进中。

  □本报记者 张彧希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市场“活起来”

  旅众通公司领到的这张营业执照,将以前分别由三个行政部门核发的执照“合三为一”,同时,右上角的“注册号”变成一个18位的社会信用代码,这将是企业今后唯一的“身份证号码”。

  当天,《成都市“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同步实施。根据该方案,成都“三证合一”改革实行“一次申请、一窗受理、一表登记、一网共享”。

  事实上,按照全国进度,“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启动日为10月1日。而成都不仅提早了一个月,还选择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这一难度最大的模式。

  这一顺利“嫁接”源自良好基础:成都早已于2007年建立了“并联审批”制度,实现“三证统发”。今年初,成都高新区又试行“一照三号”,该区地税局也实现了“一表申请、一窗受理、自动赋码、网上查询”。

  “‘三证合一’,让普通企业省时又省钱,小微企业创业门槛进一步降低,也有利于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成都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改革前,办理3个证照平均需4-5个工作日;改革后最快将缩减到1个工作日。“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提前启动,仅仅是成都一系列营商优化举措中的一环。如今,各项改革叠加效应正逐渐显现。今年上半年,成都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6312户,同比增长34.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3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3546.58亿元,同比增长1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3.6个百分点。

  借鉴上海经验商贸流通“动起来”

  一项“保税货物区间结转制度”,让落户成都的IT巨头英特尔获益匪浅。根据测算,实施这项制度后英特尔整体通关时间减少6个小时,在成都和大连间的运输时间由原来的2-3天缩短至1天,每月节约费用超过10万元。

  这是一项上海自贸区经验的“成都改版”。“每项制度具体到某一个城市,不一定适合全盘照搬。”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说,上海的“区内自行运输制度”,就被成都“改版”为“保税货物区间结转制度”,允许企业跨省份自行运输,距离更长、监管难度更大,但为企业节约成本的优势更明显。

  去年9月,成都海关即确定“三步走”的实施步骤,开展复制推广工作。其中,已在成都海关全面推广的5项监管政策,包括工单式核销、境内外维修、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保税展示交易,作为第一批制度进行复制推广。

  目前,上海自贸区首批推出的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已全部落地成都。不仅如此,成都海关还密切跟踪关注了上海自贸区的其他9项监管创新制度,其中的“海关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引入社会中介机构辅助开展海关保税监管和企业稽查工作”两项制度也已落地成都推广。

  而在检验检疫制度革新上,成都的创新已经让外贸企业获得了不少实惠和便利:今年5月,经成都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合格,金堂县某公司出口的13.8吨、货值40595美元的水煮姬菇直接在异地海关顺利通关;而某四川食品企业此前出口食品,每月需要多次向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申报换发通关单,7月1日以后,该公司持成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发的通关单,就可直接在上海通关出口。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