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洪志强为参加长江流域产业与园区对接会,提早到沪忙碌不停,一是对接国内主要机器人产业园区,接洽产业链分工协作,以防大家一哄而上重蹈光伏覆辙;二是为正在构筑机器人全产业链的园区寻求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上海作为国内机器人产业中心,对于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的芜湖来说,对接合作至关重要。洪志强只是前来参会的9省2市59个园区的负责人之一,他们行动各异,但共同目标都是挖掘长江经济带发展红利。
流域各地政府同样满怀期待。重庆市副市长吴刚希望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进行对接,和兄弟省市探讨开展园区共建、产业飞地等战略合作的方式。云南省副省长刘慧晏此前遗憾云南作为有色金属资源大省,但尚未发展成有色金属新材料强省,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合作让他充满期待……
国家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发布一年多后,沿江各地政府及产业界人士聚首上海,谋划共建共享长江经济带。
沿江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去年底一份调研报告披露了当前长江经济带面临的“布局误区”、“升级困境”、“开发乱象”、“体制积弊”、“生态痼疾”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如长江中游某段79公里的长江沿岸,竟建有108座码头;下游12公里的长江岸线布满大小28家造船厂,每家平均相距不到500米。“长江经济带以往被‘切香肠’一样越切越碎。实际上,各地同饮一江水,要以共同命运体谋划未来。”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说。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认为,各地的协作互补,如流水一样在“不平”中涌动。“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要以长江为主线把长三角、中三角、成渝等一颗颗‘珍珠’串联为璀璨项链。”
长江经济带横贯东中西,联通南北,资源和城市高度集聚,人口和生产总值都超过全国40%,堪称是中国区域经济的脊梁。在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邹勇看来,长江经济带使命是发展成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助力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孕育的巨大内需潜力,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缩小东中西地区发展差距,还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的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新高地。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教授提到,长江流域的崛起少不了中心城市的带动,以上海为龙头的局面已呈两头(上海和重庆)崛起、中间(武汉)复兴的局面。
眼下,从四川宜宾到上海的长江两岸,散布着30多个地级市与县城,但至今没有一条高效铁路将这些县市串联。目前的沪汉蓉高铁,由于各段地形因素,修建标准不统一,上海到成都全程需要16个小时,“高铁不高”。前不久发改委批复的沿江高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带来喜讯:拟起于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终点到成都,联接起长江沿线的22个城市,全程采用时速350公里的标准修建。邹勇认为,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首要在于提升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建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的综合一体交通走廊。
上海在服务经济带中提升价值
上海正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近邻江苏也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定位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江苏省副省长徐南平说:“上海做高端,用金钱催生出知识,江苏来做转化,把知识投放到产业当中再变成金钱。这种协作是共赢的,知识后面有转化,才有增值。江苏有上海作为‘知识源’,产业结构会向中高端迈进更快,江苏的发展跟上海的发展密不可分。”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左学金表示,上海将在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经济带中提升自身的地位和价值。
快速崛起的上海西部中心——虹桥商务区,颇受兄弟省市的关注——上海在此打造国家产城融合的标志性区域。毗邻苏浙、处于长三角经济地理中心,加之虹桥枢纽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借力高起点规划建设,已吸纳大批具有品牌优势、产业带动能力的246家企业入驻,上半年的税收同比增长195%。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闵师林表示,希望和长江流域兄弟城市联手打造虹桥商务区,到2020年建成为世界级展会核心功能承载区及企业机构总部集聚地。
各地学习和研讨自贸区红利是对接会一项重要内容。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介绍,他们已与长江流域城市和园区交流100多批次,将经验及时分享。
湖北省副省长甘荣坤对记者表示,本届对接会上成立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建立旅游产业联合推广合作机制等,提升了上海服务长江经济带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了上海对沿江开放的引领带动作用,今后希望上海在对外开放、产业转移、金融创新等给予沿江地区更多支持,在理念、产业、技术、管理等方面为后方提供支撑。
园区合作探索产业链分工
刘慧晏在邻国老挝发现,尽管我国制造了全球8成以上家电,但老挝人多数用的是日本产品,日本精耕细分市场,控制程序以老挝语编程深得消费者喜爱。接壤多个邻国的云南,小语种文化资源富集,和东部地区家电产业合作空间很大,目前已吸纳微软公司入滇发展小语种编程。“去年滇红药业跟德国拜耳合作,我们技术转让得到38亿元人民币。云南生物医药资源非常丰富亟待开发,想想上下游产业合作方面潜力多大?”
我国大多产业布局在园区。如重庆,以两江新区为龙头的各级园区体系集聚了全市77%的工业产值;云南省园区多达132个,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80%以上,其他各省也大致和渝滇相当。然而,重庆市社科院副院长王胜调查发现,在200多个国家级开发区规划定位中,50%有医药业、40%有信息产业、30%有重化工,在管理运营中,各地政府重外部优惠政策、轻内生动力培育,重招商引资、轻产业链打造,重经济目标、轻系统提升,重硬件建设、轻软实力打造……“如此多暗礁冲击,怎么来助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呢?”
因此,园区的协同合作,是全流域合作的重要载体。王胜认为,载体跟载体间的“集群”合作远比企业跟企业间“单点”合作效率更高,园区的发展模式亟待从政府主导、以地招商向企业主导、产业链招商转型。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认为,产业分工体系应体现商务成本梯度化特点,按产业价值链确立各地的产业分工定位,城市群内释放中心城市的产业功能,与周边城市共同打造同一产业集群而体现同城化效用。“如云贵川等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嫁接东部地区的客源、资本等优势,会有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