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总体规划将出台 破除行政壁垒

2015年10月16日 09:38   来源:法制日报   梁士斌

  制图/高岳

  今年6月9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据记者了解,《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总体规划》即将发布。这个总体规划与传统的区域综合交通规划不同,它更侧重战略性顶层设计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未来发展战略设想、思路路径、目标和主要任务。

  随着交通一体化的发展,京津冀将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的要求,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

  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今年7月10日,京蓟城际铁路正式开通,北京到蓟县全程59分钟。这是目前全国第一条由县域始发直达首都北京的城际快速列车,结束了北京至天津蓟县没有轨道交通的历史。

  9月20日,京津城际铁路天津站至于家堡站正式开通。由此北京至天津滨海新区形成了1小时快速通道。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9月24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刘鹏飞披露,目前,围绕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一批交通重大项目建设也加速推进。

  铁路方面,京津城际延伸线、津保铁路、京沈客专等铁路项目建设和京张铁路、北京至霸州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京滨城际、京唐城际铁路有望年底开工建设。

  今后,将强化干线铁路建设,规划研究相邻城市间互联互通快速通道,连通区域主要节点城市和沿海港口,提升跨境运输服务能力,增加京津冀对外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建设京津冀区域城际铁路网,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曾表示,未来,国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地铁,将构成京津冀之间的四层轨道交通网络。

  根据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环评公示报告书,至2020年,京津冀三地还将建成京唐、京霸等8条城际铁路,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建设正快速推进。届时,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将形成“0.5至1小时”通勤圈。到2050年,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内的铁路数量将达到27条之多,构成“四纵四横一环”的新格局。

  完善便捷路网的京津冀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刘鹏飞近日披露,今年8月,交通运输部编制的《关于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政策协调创新的指导意见》获得通过。

  目前,交通运输部与三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就地方性法规、规章进行了对接,形成了推进地方性法规协同的工作方案。

  公路方面,京台高速北京段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京秦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通州至大兴段等项目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

  沿海港口方面,黄骅港散货港区矿石码头一期已经建成投产,天津港东疆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等项目力争年底前开工;加快推进内陆无水港建设,增强对沿海港口的货物组织和集散能力。

  刘鹏飞说,在切实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运输服务一体化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具体包括建设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一体化平台;推进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推进京津冀客运联程运输发展等。

  助推航空一体化的京津冀

  按照京津冀交通规划设想,在机场建设方面,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按照机场功能定位,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世界级航空机场群。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增强天津滨海机场区域枢纽作用,充分发挥石家庄正定机场比较优势。

  2014年12月12日,《关于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意见》出台。《意见》提出,要提高北京首都机场服务首都核心功能的保障能力,增强其国际航空枢纽的中转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强化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枢纽功能,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培育石家庄机场为枢纽机场,积极发展航空快件集散及低成本航空。

  12月22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河北机场管理集团签订了《关于京津冀三地机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地机场表示,将在航线航班网络优化、安全服务、市场营销、运行资源整合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协同发展。

  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协调机制

  马衍军认为,京津冀地区包括两个直辖市和一个省,国有经济占的比重较大,行政力量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较突出,行政壁垒也相对较高。所以在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中,要着力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站在三地乃至全国的角度,统筹优化配置三地交通运输资源。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认为,从经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长三角、珠三角比京津冀更为发达和成熟,市场氛围相对较浓,市场机制较好,行政壁垒相对弱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短板表现在其行政色彩较浓厚。打破行政壁垒是京津冀发展一个最核心的问题。程世东认为,要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程世东表示,在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时,应强调用市场手段而不是行政的手段。目前最大的障碍是未建立协调机制。如果在京津冀协调发展中打破行政壁垒,探索一条有效的协调发展机制的话,在全国城市群的发展将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记者 梁士斌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