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财经》2015年11月号发表题为《住宅:台湾廉价的选票》的文章,作者是金丽萍。文章内容如下:
对于台湾经济、社会发展,住宅问题像是一颗深水炸弹,它带着老百姓随时可能引爆的怒气。最近,加上大选助燃,政治人物个个都想拆解引信。只不过,这个平民百姓的终身大事,什么时候可以不再沦为竞选道具?
2014年底,台湾一场史无前例的“九合一”大选,民进党大胜,使得台湾“六都”被绿化了五都。套句民进党内部自己的说法:怎么赢的?很显然,民怨帮了绿营。只是,一年过去了,当初的房事支票,被迫兑现;这时,当初支持民进党的民气,是否因手中的空头支票而逆转为民怨?在已得天下的“各都”首长眼里,它真是一张最贵的选票。
妙的是,对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而言,住宅问题似乎只是一张廉价选票。在三党候选人洋洋洒洒的政见中,住宅问题又被重重举起,怎么落实?此刻,彷佛非他们所思所想。
在台湾,住宅问题有多严重?它拖累了台湾整体竞争力、拉大贫富差距、瘫痪社会正常运作机能着实是民众郁卒苦闷的源头。
首先,就是高房价。一个年轻人终其一生不吃不喝,都不容易在台北市买到一间象样的房子。买不起房,使得台湾这个世代的年轻人,失去成家的盼望,不少年轻人,索性放弃结婚念头,打定光杆一生,他们含恨以亚洲地区最低的生育率回报政府。
再者,台湾社会住宅兴建率,全亚洲最低,它突显政府长期漠视一般民众的居住问题。据统计,台湾地区只租不售的社会住宅只有7000户,占总屋数的0.08%,相较于东亚邻近国家,这个数目更显得离谱。以日本而言,日本社会住宅数达345.6万户,占该国总屋数的6.06%;韩国则有112万户,占6.5%,两国社会住宅的占比,都是台湾地区的80多倍;而最近,韩国政府更是发狠,准备在2018年将社会住宅占总屋数的比率,拉升至12%。
解决民众居住问题,是台湾选举的必考题,但也是考古题。选前轻承诺,选后,它就像一颗大火球,因极其烫手,被政治人物在打房、救市、大兴社会住宅间抛来抛去。面对高房价,政府想打房,却担心伤了建商,随即的救市,又惹得舆论图利之说。
2014年7月,台湾财政主管部门为抑制房价,落实居住正义,修正公布房屋税条例。基本上,修正重点是将住家用房屋分为“自住”及“非自住”,调高住家但非自住的房屋税为1.5%至3.6%,并授权各县市政府制定实际的征收率;其中,有部分县市政府采取以持有房屋数分级加重课税;按其税赋属性,被市场形容为“囤房税”,意即:房屋数愈多,所需缴纳的税负愈重。
只是,近日台北市政府又以错杀纳税人为由,通过修正《台北市房屋税征收自治条例》。拉回修正为一年内未卖出的房屋,不再课征囤房税。此举被外界讥为打房破功,只做半套,图利建商。
打房救市,台湾政府在台前演出皮影戏,背后有多少利益的拉扯?标准的顺了姑情、逆嫂意。那么,建造社会住宅,会是一张人人叫好的安全牌吗?
候选人奢谈居住正义
选前,对政治人物而言,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于是,三党候选人的政见中,无一自外于社会住宅的政见。其中,民进党的蔡英文强调,将于未来八年内,将20万户社会住宅的需求填补起来,这个说法被舆论戏称为柯文哲八年5万户的“加长版”。而国民党之前由洪秀柱所提出的公民住宅政策版本显得大胆,强调五年之后,在合理的通勤范围内,让人人买得起的房子,朱立伦取而代之后,至今还未提出更新的主张。亲民党的宋楚瑜也不遑多让,宋楚瑜以其政治资历提出建言,应将土地还给人民,他也表示,应让年轻人可以在合理的价位上,租到合适的房屋。
三党候选人谈居住正义,像是比赛写作能力,支票先开了再说。只是,这一张最便宜的选票,在选后,它却成了一张最昂贵的选票。看看去年走马上任的“六都”首长吧,个个背着区内百姓的居住重任,头顶着钢盔进入市议会,随时准备挨哄,不难看出这张选票有多贵了。
聚集高人气的台北市长柯文哲,选举期间开出的重要居住支票,就是在他首届任期内兴建完成2万5千户社会住宅,任期拉长至八年,则完成5万户。首先,柯P面对的是这2万5千户社会住宅的土地从哪里来?再者,为数可观的社会住宅会对周围房价带来多大的冲击,会不会不明说打房,却造成打房事实?他还没来得及找出答案,在捷运联开宅转作社会住宅的作法,已被自己打脸,高达新台币三万元的联开宅租金,岂是一般人租得起的?于是,他硬着头皮改称:捷运联开宅改租为售。
其他新科五都首长,像是桃园市长郑文灿、台中市长林佳龙,日子也都不好过,为兑现在选举期间声嘶力竭开出的兴建社会住宅支票,四处奔波找地。
选举期间开支票,未尝不是政党包装政治人物急于任事的表现,数字管理也不是坏事;但要问的是,达成目标的手段、方法在哪里?是否具有足够的合理性?中间的路障有哪些?如何移除?
2016年无论台湾地区领导人大位谁来做,都得向老百姓说清楚、讲明白。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