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7个生僻字地名考晕网友 堪比中文十级考试

2015年10月28日 13:45   来源:扬子晚报   孔小平

  訾营、郄坊、莘庄、埒草埂、盋山、笪桥、巽离村、蓁巷、壒里、篻郎头、繖山、磙桥村、昝庙.....昨天,@南京发布发了一条微博:“这17个南京地名,几乎没人能全读对,不服来战!”果然一时看晕了很多网友。网友们说,好在配了读音,不然绝对在第一个就卡壳。这个信息也是抛砖引玉,既有网友当“啄木鸟”纠错,又有网友挑战说“没有窨子山不服”。

  蓁巷、盋山、訾营、昝庙……

  简直是中文十级考试

  记者看到,这17个地名绝大部分挺生僻,堪称中文十级考试的标准。

  比如,蓁巷(zhēn xiàng),南京的蓁巷在东南大学四牌楼小区对面,“蓁”是草木茂盛的意思,清代时,南京城北较为荒芜,那时的蓁巷就是荆棘丛生的荒地。

  盋山(bō shān),这个字真的很难找,照着这个bō字,记者在输入法框里也翻了半天才翻到。不过,说起这个地方,很多南京人都应该知道,盋山其实就在清凉山公园南,虎踞北路东侧、乌龙潭公园的西侧,这是一个海拔仅45.3米的小山,叫做山,也真是很迷你的样子,不过它的历史倒是很悠久,据说古时候有一种陶器,外形像盆,却比较小,专门用来盛饭,被称为“盋”,盋山的外形正像一只盋。更有意思的考据显示,在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觉得“盋”字太生僻,改为“博”山,不过民间又俗称它为“钵山”,“菠萝山”,不过,后来“盋山”还是沿用下来了,清代文人顾云曾特地为此山撰写过一本《盋山志》。

  訾(zǐ)营,这也是个村名,在六合横梁。据称,清道光年间,一个姓訾的家族从徽州迁到这里定居,村子就叫“訾营”,从记者经历的情况来看,是确实没看到过“訾”这个姓,非常少见。

  昝庙(zǎn miào),江宁陶吴有一个村子叫“昝缪”,得名于古时当地两个大家族昝姓和缪姓。昝这个姓在南京也不多,后来“昝缪”也写成了“昝庙”,据资料显示,当地发现过古文化遗迹,现在是文物保护单位了。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