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小佳
■访谈嘉宾: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 王战
小康目标内容更丰富 要求更高
记者: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发展”一词共出现了90余次。有媒体解读,这一高频词的出现,是全会释放的重要信号。您怎么看?
王战:“发展是硬道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特征。五中全会突出强调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十三五”我国面临的复杂形势和挑战,确保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艰巨任务,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好基础。
全会的一大亮点是提出内容更丰富、全面,要求更高的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不仅包括总量、人均收入、脱贫、生态等硬指标,还包括文明素质、制度成熟定型与治理体系建设等软实力目标。这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重在当前,意在长远。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我们真正逐步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此外,“十三五”期间,不仅要适应与把握新常态,还要通过发展引领新常态。“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新常态阶段,要保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既定目标,首先要求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的常态化轨道,保证我们有足够的发展动力与定力,能够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公报中90余次出现“发展”一词,还体现出新阶段、新形势下发展内涵与战略任务的深刻变化,通过发展实现与巩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目标。
理念变化不再只关注单 一名义指标
记者:我们一直强调和重视发展,但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发展理念”。怎么理解“发展理念”的意义?这将关系到一场怎样的深刻变革?
王战:以“发展理念”作为行动先导在国家五年发展规划中是首次。事实上,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发展理念一直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不断调整转变,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前一阶段发展探索的全面总结,也是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指南。而且,在每个理念下,都实实在在地提出了具体的着力点,把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中的各项改革与发展战略,融合进五年规划的五大理念之中,体现了规划与改革、规划与战略、规划与人民切身利益的休戚相关,通过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来实现发展规划目标。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然而近年虽然我国经济增速下来了,但增长的有效性增强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环境改善仍然在持续,无效的过剩产能、市场风险正在逐步释放。发展理念的变化,使我们不再只关注单一名义指标,而更关注有质量的发展,更关注与人民生活、企业发展实际感受相关的发展。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更明确了其具体工作方向,这体现了发展的价值观,说明发展为了什么;指出了发展的方法论,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现发展;点明了发展的新领域,在创新、开放、绿色发展中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当五大发展理念得到认同,成为指引各级政府各部门“十三五”工作开展的行动指南和工作评价新准则,将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新空间。
转变理念对政府提出更高要求
记者:党的十七大报告早就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转变发展方式不易、“跨越中等陷阱”更难。以发展理念转变破解转型升级难题,对中国“十三五”有怎样的意义?
王战: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存在的路径依赖,主要是指在具体工作开展中的观念与体制机制没有调整过来。公报中对涉及发展理念落地的体制机制等制度建设也非常重视。而体制机制建设又需要在进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中予以推进。因此,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与全面深化改革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促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同时发展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保障,引导发展理念转变、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巩固发展成果。
转变发展理念,适应经济新常态,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企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政府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要依靠市场与群众力量,激发活力与创造力,推动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起适应改革开放与发展理念新要求的治理体系,将新理念贯彻到具体工作中。此外,全会将“创新”放在五大理念的第一位,足见创新在新阶段的重要地位,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但重中之重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后者是新常态下保持有效增长的动力源泉,也是评判制度创新及改革开放是否真正到位的重要指针。
创新驱动已成上海经济未来关键
记者:上海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地方“十三五”规划。上海“十三五”规划将贯穿五大理念。对此,您有怎样的建议?
王战:上海作为沿海开放发展的前沿城市,在发展中也首先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方向、方式、路径问题,十八大以来已经有些成功的探索。全会总结性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也正是上海转型发展亟待攻克的关键。
在创新方面,上海在社会治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文化发展等领域已开始展开,尤其是今年5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 将在“十三五”期间初见成效。“创新驱动”已成为上海经济未来的关键。在协调方面,上海不仅重视市域范围内的城乡协调发展,形成郊区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中心城区承载不断完善“四个中心”建设的任务;郊区则重在承载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任务。上海也在重视“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中,与长三角、长江中上游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在“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上海已经主动与周边城市加强规划对接。在我来看,上海都市圈建设可以成为加强上海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壮大经济区,拓展发展新空间的战略举措。在绿色发展方面,上海正在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与城市环境治理,在雾霾治理、海绵城市、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方面都在推进与规划。上海“十三五”关键是要将环境治理与环境产业发展形成互动,借力科技创新,打造绿色经济。在开放发展方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十三五”期间将会产生更大的复制、推广效应,效应的累积也必将把上海开放经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自主创新与自贸区建设是上海两项重要工作,两者并举,相互借力可以发挥更大的效应。在共享发展方面,上海要解决好特大型城市的均衡发展问题,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投入方面更加体现公平,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新一代进城务工青年与子女问题,上海要建成高水平高质量的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