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市民江女士被通知要在手机中下载学习软件,以便孩子在线完成作业。考虑到孩子年幼,江女士一直严格控制上网、看电视的时间,学习软件的使用引发了江女士对孩子视力的担忧,从而提出质疑。对此,涉事学校回应:手机软件学习属于开放性拓展教学部分,只向家长建议安装并非强制执行,家长可根据实情把握孩子学习时长。
家长质疑:作业为啥非得在手机软件中完成?
市民江女士家住临泉路,孩子在合肥临泉路第一小学就读三年级。“过去,孩子放学后自己会先做完作业,如今,有一部分作业必须等到家长到家才能完成。”两周前,孩子放学回家告知江女士,老师要求在父母手机上下载学习软件,“每天都必须在软件内完成一部分数学作业。”
“完成一次手机软件学习,短则半小时,长则一个多小时。”由于孩子年龄尚小,江女士从保护孩子视力的角度一直严格控制其上网、看电视的时间。自从下载了学习软件后,孩子每天都要抱着手机“研究”一番。“整整两个礼拜,天天如此,我真担心孩子视力会受影响。”
除了视力受损的担心外,江女士认为将作业从书本转移到手机软件上还存不妥。“孩子没有手机,要完成手机软件作业只能等到家长下班回家。”据江女士透露,上周她因公出差,孩子就有四天未完成手机软件作业。“等到我回家,孩子才能拿着手机一口气补完。家长平时工作也比较忙,这样一来无形束缚了家长的时间。”
江女士提及,该手机软件会自动更正错误,任课老师鲜有参与其中监督孩子作业完成情况。“小学生自学能力差,离开老师的指导和批改,即便软件给出了正确答案,他们也不能快速吸收知识。”另外,江女士告诉记者,除了数学之外,英语也将在近期“加入”到手机软件的学习中。“纸质作业不是挺好的么,为啥非得在手机软件中完成呢?”
记者体验:只提供习题并非老式解题软件
据了解,江女士说的学习软件名为“一起作业”。与之前出现的解题软件提供答案不同,该软件提供习题和相应答案。以三年级数学为例,学生进入软件后点击“做作业”,页面会出现15道习题。每做一道题,提交后都会得到相应的答案。全部做完后,系统会统计出此次答题的正确率和错题集,但如何解答并未在软件内体现。
从外表上看,软件系统采用的是卡通造型。除了习题之外,该软件还提供“课本随身听”和“学习记录”,前者主要是记录相应年级的英语读听练习。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软件系统自带奖励措施:设置了学霸榜、土豪榜和星星榜。“土豪榜上榜资格是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平均分越高,获得学豆越多从而提高名次;星星榜上榜资格是由老师根据作业情况发放奖励和家长微信关注;学霸榜则为每次作业平均分是班级第一名即可上榜一次。”
记者翻阅软件发现,江女士孩子所在班级获得最多的星星数量为44枚,获得最多的学豆数量为196颗。“从获取规则来看,获得最多学豆的学生至少连续20日登入系统完成习题。”
学校回应:开放性拓展教学并非强制执行
家长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临泉路第一小学求证。该校教务处负责人了解情况后解释:手机软件学习属于开放性拓展教学部分,只向家长建议安装并非强制执行。“暂时学校方面并未接到其他家长的投诉,可能是孩子回家转述出现误差,希望家长有任何教学意见可直接向学校反映。”
采访过程中,该校三年级2班数学老师程老师向记者透露,响应素质教育政策,低年级课后作业量极少,出于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才建议家长安装使用“一起作业”手机学习软件。“没有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完成,而且题量并不大,大概二十分钟就能做完。”程老师告诉记者,该软件的优点是能够快速统计错题概率。“每隔几天,我就会登录查看错题,然后在班级上统一讲解。软件学习不涉及任何费用,学校不少老师都安装了软件给自己的孩子用。”
程老师在软件上输入自己班级的口号后,记者发现三年2班一共有61名学生注册了软件,其中7名同学从未在软件上进行任何解题操作。“据我了解,班级上还有几名同学并未下载软件。”另外,记者从其他年级数学教师处得知,该软件学习全靠自愿,其他年级并未作此要求。
专家意见:不能完全否定要引导正确使用
对于这些“一起作业”,记者随机调查了30名小学生,结果发现有80%左右的小学生知道这种软件的存在,但经常使用的学生不足50%。“经过私下的沟通,我发现老师推荐使用这些软件的初衷还是好的,他们希望能够合理利用学习时间,能够多元化解读问题,所以家长们也不必完全否定这些软件。只是要让孩子正确认识这些软件,并且要监督。当然,我们更鼓励的还是面对面地交流过程。”合肥学院教育学专家陈教授表示,家长适当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教育中,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据陈教授介绍,所有学习软件均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能够作为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参与网络需要家长的监督。另外,任课老师需系统整理软件习题并进行详解。与其说使用软件来提高孩子的成绩,不如说利用软件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