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世界级城市群的“心路图”

2015年12月25日 13: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鲁达 崔涛

  视频:京津冀互通 河北356条线路对接京津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石家庄12月25日电 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世界级城市群的“心路图”

  中新社记者 鲁达 崔涛

  北京居中,天津向海,河北环绕周围,京津冀三地自古便“难舍难分”。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京津冀三地在交通、医疗、教育、环保等方面联系愈加紧密,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心路”逐渐清晰。

  轨道上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在石家庄开往北京的高铁上,身为公司经理的李伟正在用手机联系北京的客户,仅1个多小时车程让他感觉很快捷。津保高铁即将通车,也让他有了去天津拓展客户的愿望。

  如今,在京津冀区域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三地民众已毫无障碍。三地交通“一卡通”将于近期试行,届时将实现三地交通“一卡”互通互联。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三地各大城市相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脉”正在打通。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是指以北京为中心,50-70公里半径范围内将形成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核心是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未来,国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地铁将构成京津冀之间的四层轨道交通网络。

  为何要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表示,京津冀地区交通通道需求强度大、服务范围广,必须以集约化的运输方式,作为核心支撑和骨架,才能满足大运输能力、高运输效率的需求。

  医院里的京津冀:医疗一体化

  涿州市民江燕(化名)正在涿州市中医医院专家门诊等候北京东直门医院专家的诊断。以前,由于当地医疗水平落后,江燕不得不乘车去北京看病,路程远、诊费高成为困扰她的难题。如今,北京多家医院同河北签署合作协议,北京专家到河北医院坐诊,在家门口享受北京的“名医”资源成为现实。

  河北省与北京医院开展固定业务往来或合作事项的二级以上医院已达200多家,北京和天津各大医院每年为河北培训的医务人员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与此同时,如何跨越异地医保互通这道“门槛”,成为目前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中又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表示,河北环绕北京的14县已开始实行京冀异地医保定点合作,明年将进一步强力推进京津冀三地的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

  课堂里的京津冀:教育一体化

  吴培乾是河北固安一家企业的员工,虽然身在河北,但他的子女却可以在当地接受北京的名校教育。多家北京中学在河北设立分校,将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河北。

  在基础教育方面,借助毗邻北京的区位优势,河北一些中小学通过合作办学等形式,积极借鉴北京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名校辐射带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

  在高等学校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共享方面,北京与河北签署《京冀两地教育协同发展对话与协作机制框架协议》及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支持组建“京津冀高等学校联盟”。同时,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携手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兴建议,推动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可以成立强有力的专门机构,本着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对京津冀地区高校及高等教育资源整体运作、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绿色京津冀:治污形成合力

  随着经济民生逐步一体化,如何让京津冀天更蓝、水更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率先突破的问题。

  2015年12月3日,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正式签署《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要求三地统一对大气、水、土统筹治理,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表示,保护生态是三省市共同的追求,因为三省市都面临以雾霾、水体污染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必须通力合作才能真正解决环境生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数据研究中心主任祝尔娟教授认为,在资源有偿使用方面,可以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在水源保护地和使用地将进行水权交易;建立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市场,在生态保护地通过提供生态服务,获得地方发展的资本和经济来源。(完)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