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内陆“自贸区” 成都拟搭乘第三趟自贸区快车

2015年12月29日 09:23   来源:广州日报   

  打造内陆“自贸区” 成都拟搭乘第三趟自贸区快车

  作者:杨成万

  成都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两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收获颇多。

  金融投资报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成都市政府于近日上报了将成都建设成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内陆自贸区)的方案。那么,成都准备好了吗?“功课”做得如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此之前的两年多时间里,成都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两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收获颇多。而国家自贸区联席会办公室将在2016年3月后进行第二批自贸区的阶段性评估工作后启动第三批自贸区的审批。“成都希望搭乘第三趟自贸区快车。”四川省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金融:创新产生“红利”

  兴蓉集团通过搭建A+H融资平台,灵活运用境外资本市场多种融资工具筹集资金,目前正配合发行H股相关规则,完善公司治理等相关事宜。同时,兴蓉集团通过中国银行(601988,买入)海外机构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盘活供水管网存量资产,融通4亿元低成本海外资金,为成都市中心城供水管网建设提供支持,下一步拟将探索在境外市场发行人民币或外币债券。这是记者盘点成都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在金融制度创新的收获时获悉的。

  成都市金融办有关人士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境外融资,2015年成都争取到4.8亿美元短期外债指标,同比增加1亿美元。截至2015年6月末,成都50户企业融入外币外债资金7.25亿美元,37户企业引入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含股东借款)24.97亿元,24户企业获得跨境人民币融资58亿元。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面,截至2015年7月末,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1048亿元,同比增长66.3%。

  成都积极推动有关跨国企业集团开展人民币、外汇双向资金池业务,目前成都有5家跨国企业集团开展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应计所有者权益达173.76亿元,其中1家企业同时启动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

  外商投资企业外资资本金意愿结汇制度正在成都全面推广。截至2015年7月末,6家外商投资企业实现意愿结汇,合计结汇人民币3653万元。同时,银行办理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涉及的结售汇业务、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及变更登记下放银行办理等,已在成都全域推广,其中符合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及变更登记下放条件的银行超过40家。

  此外,跨境电子商务结算制度正积极推进。成都正在推动成都现代金控有限公司、成都摩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分别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支付和外汇支付业务。

  物流:为自贸区“加分”

  “货物从这里发出,就算出口了,这就是‘境内关外’监管,从境外来的货物进入到这里后,就算进口了,这就是‘境外关内’监管,这是成都创设内陆自贸区的做法。”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有关人士表示。

  以四川与欧洲的贸易往来为例,有了这样的监管政策,“成都造”、“四川造”产品通过蓉欧快铁源源不断地销往欧洲各地,而“欧洲造”商品运达成都,经此中转至全国各地。预计2016年蓉欧快铁能开达300列,将比2015年增加近两倍。目前在欧洲,“蓉欧快铁”已延伸至荷兰蒂尔堡、德国纽伦堡。

  截至2015年8月,上述试点区探索了“保税货物区间结转”、“一报一审”、“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6项简化通关措施。通过保税货物区间结转试点,英特尔公司大连、成都工厂单票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减少6小时,运输时间缩短至1天;采用“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的货物通关时间缩短到20-40分钟。改革后通关时间平均缩短70%以上,企业节约报关成本达30%,海关审核工作量减少40%。

  四川省现代物流协会秘书长文德华认为,目前我国的4个自贸区都选在了沿海地区,其最大的原因就是沿海地区货物出海方便,物流成本较低。目前成都的蓉欧快铁、中亚班列、国际航线运输能力持续增强,已具备众多跨国贸易运输方式。

  在航空领域,成都的民航客流量已突破4000万人次/年大关,已开通国内定期航线165条,国际(地区)航线85条,覆盖全球五大洲,跻身于全球30大国际航空枢纽中心行列,成都“朝发夕至、通达全球”的国际航线网络正在变成现实。“成都已经是真正的口岸城市,我因此对成都获批成为内陆自贸区持乐观态度!”

  外资:“备案+核准”启航

  成都在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建立了“备案+核准”的外资管理模式,对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核准类和总投资3亿美元以下备案类的外商投资项目的管理权限进行了下放,建立了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方式,缩小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范围,缩短境外投资备案手续办理时间。今年1-9月,备案境外投资项目达19个,投资总额10.26亿美元。

  今年1-11月,成都市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120.45亿元,同比增长17.4%。

  普华永道承担了成都市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评估工作,其西南区业务主管徐闻表示,本次评估所采用的模型与普华永道评估上海自贸区运行所采用的模型一致。“通过评估我们发现,成都市不仅复制了上海自贸区的作法,而且还结合成都实际大胆创新。”他举例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允许富士康、索思尔和中鸿富锦成都公司等外资企业在区内开展全球维修业务。截至2015年7月,区内维修货值10亿美元。其中鸿富锦成都公司由最初的“成都造”苹果IPAD维修,拓展到“全国造”、“全球造”苹果IPAD维修,形成了IPAD全球维修中心。“当然,对外资实施“备案+核准”制度,并非放弃对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有知情人士说,目前四川省级有关部门初步形成了外资企业准入阶段协助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安全审查工作机制。同时,开展了垄断行为发现和分析甄别工作,建立了反垄断机构间双向抄告、案件移送和定期会商机制。

  不仅如此,成都市还加强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目前成都市基于云架构的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经投入使用,市级39个部门实现了数据实时自动交换。截至2015年7月,以“成都信用”门户网站为核心、3个面向移动互联网的APP、微信、微门户企业信用综合查询服务系统已同时上线运行,从社会信用方面完善了事中事后监管手段。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