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期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回落37.4万

2016年01月16日 09:02   来源:北京青年报   林艳

    “总的来看,‘十二五’较好地完成了主要任务目标,为‘十三五’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昨天上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本市“十二五”期间的整体发展情况,就经济发展水平、生态、“大城市病”治理、市民获得感等方面一一做了分析。据介绍,5年来,本市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平稳增长,并正式打响治理“大城市病”的攻坚战,人口增量开始放缓,年均回落37.4万;PM2.5累计下降15.8%……

  GDP首次突破2万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本市2014年GDP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也突破了1万亿元,成为我国首个商品消费突破万亿元的城市。“从2006年开始,我们的消费需求就已经反超投资,‘十二五’期间的增长则更快,年均增速达到了9.9%,这也说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在不断提升。”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经济增速较平稳之外,本市经济结构的优化,也在5年内有了很好的成效。据介绍,目前本市服务业比重达到80%左右,位居国内第一,其中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70%,科技创新的引领示范作用凸显,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比重。另一抢眼的成绩是,本市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位居全球前列。2014年,在京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达到52家,比2010年增加22家,位居全国第一。

  人口年均增量回落37.4万

  “十二五”较好完成目标任务的同时,全市也打响治理“大城市病”的攻坚战,对于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问题,治理力度加大,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常住人口增量和‘十一五’时期相比,每年平均回落37.5万。过去,我们人口平均每年的增量都是50多万,但现在的是逐年下降。”该负责人分析,人口增速的回落是本市功能疏解、产业调整成效的一大重要表现。数据显示,本市“十二五”前4年,常住人口的年均增速,相较“十一五”,回落了2.7个百分点。

  人口增速在下降,公共交通5年来却在快速发展。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本市轨道交通新增了218公里,年均超40公里的建设速度,目前总里程达554公里。

  为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公共交通也在向郊区延伸。目前,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新城路网、浅山区路网等构建的城乡交通路网体系已具规模。据了解,郊区公交运营线路达到367条,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8岁

  “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还离不开各领域的改革,如市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2015年,本市修订发布新的《北京市政府定价目录》,削减了56%的政府定价项目,标志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

  “这5年,是价格变化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的5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近几年在不少领域进行价格改革,包括实施水电气热阶梯价格、公交票制票价改革,并首次实施非居民气热价区域差别定价。价格改革在促进全市功能疏解、结构调整和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另外,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十二五”期间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如社保六项待遇标准与“十一五”末相比增长68%;“十二五”末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十一五”末的2倍;全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81.8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100万套……“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市民获得感更强。”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