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6年02月01日 13:52   来源:安徽日报   

  原标题: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我省发展形势,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有利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 “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一)“十二五”时期安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我们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推动形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迈出了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坚实步伐。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六千美元,财政收入突破四千亿元。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创新型省份建设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基本确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三个清单”制度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医药卫生体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地方金融等重大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我省成为长三角正式成员,承接产业转移取得重要进展。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港口、机场建设快速推进,综合交通体系贯通扩容、联网加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险制度全部覆盖,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美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文化强省和生态强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设显著加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安徽已经站上了新的发展平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我省加快发展面临诸多有利因素。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打造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有利于我省发挥沿江近海、居中靠东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省率先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有利于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有利于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提高市场化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为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国家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有利于我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国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有利于我省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国家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有利于我省加快交通、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入,改善发展条件,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抓住并用好各种有利机遇。同时,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城镇化水平较低,市场主体总量不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扶贫攻坚任务繁重,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安徽建设任务艰巨,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着力突破瓶颈制约、补齐发展短板。

  综合判断,我省发展虽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的增长动力加速孕育的态势没有改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趋利避害、主动作为,努力把安徽发展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三)“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美好安徽建设新局面。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基本要求。

  ——切实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省仍是发展中省份,经济总量居中、人均水平靠后的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必须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阶段性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深入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是安徽的优良传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加快推进法治安徽建设。坚持依法治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强化大开放理念,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和范围,加速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开放合作中拓展发展空间。

  ——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各级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稳步上升,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

  ——质量效益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品牌经济比重显著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城乡区域发展趋于协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和人才强省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经济总量扩大。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长速度全国争先、中部领先,地区生产总值向四万亿元冲刺,涌现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强市、经济强县和开发园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人均指标前移。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就业比较充分,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整体脱贫。

  ——文明程度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创新创业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上接1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体现徽风皖韵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不断上升,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得到有效整治。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制度体系健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和改革成果。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