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2015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03月07日 13:33   来源:政府网站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10974.42亿元,比上年增长 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 9.5%;国有企业下降 0.9%,集体企业增长 8.4%,股份制企业增长 1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 4.6%;私营企业增长 11.1%。分轻重看,轻工业增长 8.9%,重工业增长 8.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 8.6%,制造业增长 9.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0.8%。工业产品销售率 96.74%,比上年下降 0.50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的 38个行业大类中有 19个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比上年增长 34.0%,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 26.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 3.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 15.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 28.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下降 5.4%,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 22.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 0.7%。规模以上工业中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 3546.77亿元,增长 10.1%。其中,机械装备产业实现增加值 1606.90亿元,增长 9.0%;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 728.91亿元,增长 10.8%;石油化工产业实现增加值 1210.96亿元,增长 10.7%。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 1005.02亿元,比上年增长 12.5%。

  表 5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万吨

445.35

12.5

亿米

73.67

10.8

化学纤维

万吨

576.20

26.1

成品糖

万吨

2.10

-27.3

卷 烟

亿支

941.29

-2.9

新闻纸

万吨

5.73

-52.2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428.14

-3.2

原 煤

万吨

1531.77

1.2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882.81

0.7

其中:火电

亿千瓦时

1108.96

-13.2

    水电

亿千瓦时

439.09

6.3

粗 钢

万吨

1586.48

-13.9

钢 材

万吨

2820.73

-5.0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40.91

0.9

其中:铜

万吨

27.24

11.3

    

万吨

13.54

-5.1

水 泥

万吨

7746.18

0.9

硫 酸

万吨

187.50

3.6

纯 碱

万吨

0.97

9.0

烧 碱

万吨

32.23

5.3

化 肥(折纯)

万吨

52.06

7.4

发电设备

万千瓦

12.43

42.8

汽 车

万辆

19.39

7.1

其中:轿车

万辆

4.21

-35.3

集成电路

亿块

0.74

66.4

移动电话机

万台

2133.56

68.3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台

818.78

-17.3

  注:发电量为全社会口径。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2208.70亿元,比上年增长 4.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99.37亿元,下降 7.5%;国有企业 16.06亿元,下降 7.4%,集体企业 5.82亿元,增长 8.6%,股份制企业 1276.92亿元,增长 4.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859.90亿元,增长 3.9%;私营企业 721.85亿元,增长 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 86.26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 5.65%。

  全年全部工业产品(采矿业和制造业)销售收入中,销往省内比重为 42.1%,比上年上升 1.7个百分点;销往省外的比重为 39.8 % ,上升 1.4个百分点;销往境外的比重为 18.1%,下降 3.1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2268.86亿元,比上年增长 10.1%。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7605.81亿元,增长 13.7%;实现利润 248.59亿元,增长 6.3%;税金总额 260.27亿元,增长 15.9%。

  “十二五”期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2.7%,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3.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1628.31亿元,比上年增长 17.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21300.91亿元,增长 17.4%;农户投资 327.40亿元,增长 6.3%。

  表 6 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投资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1628.31

17.2

按构成分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21300.91

17.4

农户

327.40

6.3

按产业分

 

 

第一产业

536.88

29.9

第二产业

7516.67

16.1

其中:工业

7295.11

16.3

第三产业

13574.76

17.4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 34.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16.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16.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17.6%。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 21557.55亿元,比上年增长 13.4%。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 14.4%,国内贷款增长 6.2%,利用外资下降 54.3%,自筹资金增长 18.4%,其他资金增长 2.0%。

  表 7 2015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情况

      

投资额

(亿元)

比上年

增长(%)

总计

21300.91

17.4

农、林、牧、渔业

617.11

39.6

采矿业

277.90

12.5

制造业

6102.88

19.5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08.44

-1.0

建筑业

225.31

9.1

批发和零售业

511.63

33.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491.85

25.9

住宿和餐饮业

263.39

16.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19.05

53.4

金融业

57.10

22.6

房地产业

5366.17

0.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68.96

15.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82.97

57.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669.14

49.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69.55

31.1

教育

273.38

27.5

卫生和社会工作

171.94

44.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65.71

3.2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358.43

17.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4469.61亿元,比上年下降 2.1%。其中,住宅投资 2864.95亿元,下降 1.8%;办公楼投资 327.76亿元,下降 8.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 670.97亿元,增长 2.5%。

  全年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 14.3万套(户),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 16.61万套。

  表 8 2015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投资完成额

亿元

4469.61

-2.1

 其中:住宅

亿元

2864.95

-1.8

   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

亿元

901.65

31.0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30891.14

2.8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19558.92

-0.8

房屋新开工面积

万平方米

5244.85

-22.3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3185.57

-24.0

房屋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3436.56

-4.1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2398.99

-6.6

房屋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4037.76

-2.0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3315.69

-0.3

本年资金来源

亿元

5639.33

-1.5

 其中:国内贷款

亿元

846.73

12.5

其中:个人按揭贷款

亿元

832.82

0.7

本年购置土地面积

万平方米

1056.72

-18.3

土地购置费

亿元

1072.93

-8.3

  357 个在建省重点项目(子项 1040个)完成投资 3916.15亿元。全年建成或部分建成 180个项目,新开工 160个项目。

  “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 78433.78亿元,相当于“十一五”时期的 2.9倍,五年间投资年均增长 21.2%。

(责任编辑:石兰兰)

共(4)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 页  
闁告帒妫旈棅鈺呭礆鐢喚绐�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