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博鳌谈治霾:北京盼北风天津盼东风

2016年03月23日 02: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京津冀三地博鳌谈治霾:北京盼北风天津盼东风

  河北说:我们比北京强

  ◎每经记者 王辛夷

  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喝”,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时,一些人就担心这个古老的故事会在三地之间上演。

  如今两年过去,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三位副市长、副省长在海南博鳌碰见,大家关心的还是这个问题。

  京津冀要协同发展,是为了解北京之困吗?京津产业转移了,河北是不是成了两高产业的后花园?天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又能从协同发展中得到什么好处?3月22日,博鳌亚洲论坛举行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分论坛,三地省市长刚刚坐稳,大家就连珠炮式地抛出了各种尖锐的问题。

  不过论坛主题为“众行以致远”,三位地方领导也纷纷表示,“协同发展就是共赢”,三地都能获益。

  问题尖锐三地都称“受益”

  论坛一开始,主持人就问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京津冀一体化到底会是谁的最终胜利?是不是都是北京的?”

  从李士祥的表情上看,他恐怕不是第一次碰到这个问题:“京津冀一体化首先大前提是协同发展,协同发展就是共赢,只是各自的分工不同。”

  他介绍,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至今,北京已经向河北、天津分别输出了6300个和836个项目,同时向外输出了技术合同3600个,相当于1200亿元。

  “确确实实北京向河北输出了非首都功能的产业,我们河北确确实实受益了。”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立即表示。

  又有人要问,什么样的产业会离开北京去河北?还不是北京不要的、污染的产业么?

  张杰辉又赶紧说,“其实不是。”他以北京、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为例,“不仅仅是转移了、疏解了首都的非首都功能,同时也把冰雪运动整个扩展到华北地区。所以我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首先是受益的。”

  河北从北京手中承接了6300个项目,而天津只分到了836个,这个数字摆在这里,天津岂不是明摆着吃亏了。“对于京津冀整体发展,我觉得是共赢的。”天津市副市长赵海山也这么说。他介绍,北京、河北一共向天津转移了1400多个项目,这样的资源配置是按照市场化和产业价值链来配置的,“天津得益很大,也是面向世界的”。

  河北去产能去掉“两个鞍钢”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不论产业如何布局,大气污染恐怕是三地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单独面对的问题。

  全国两会刚刚结束,李士祥谈起那段时间还是显得格外紧张:“北京最担心的就是供暖期开始和结束两段时间。所以前段时间开全国两会,我们是最揪心的,如果连续搞几天,那我们北京就很没面子了。”

  为了治霾,北京搞了五年行政计划,84项任务。以压煤为例,北京市2014年的煤炭消费量是2300万吨煤,到去年压减到了1300万。

  力度不可谓不大,可要真的见效,恐怕光靠北京努力还不行。截至去年中,京津两地已经为河北四个城市投入了共计8.6亿元的对口帮扶资金,支持其环境治理。

  “水往低处流,污染的空气就喜欢往干净的地方去。”张杰辉说。站在河北的角度上看,治理空气污染恐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过剩产能的问题,尤其是钢铁产能。

  对于这一点,张杰辉倒是毫不隐晦:“河北的钢铁产能现在是全国最大的,也可以说在世界也是走在前面的。”听到张杰辉如此“隐晦”的表达,全场笑成一片。

  过去两年里,河北省去产能也算得上是大刀阔斧,用张杰辉的话说,已经去掉了“两个鞍钢”。

  在三地的共同努力下,蓝天白云的天数其实是有了增加。尤其是河北,张杰辉特别强调,河北虽然比不上天津,但是比北京强。

  可是京津冀地区一到冬天就雾霾, 老百姓 还是不满意。对于这一点,李士祥的总结挺到位:“确实发生了变化,因为这背后有大量的投入和辛劳,但是也确实还没有达到老百姓的期望值。”

  这又是大刀阔斧,又是壮士断腕的,但不得不承认,风其实还真是厉害。北京“刮北风绝对是好天气,当然最好是三四级到四五级”,可是北风对天津来说不那么管用,还是“从海上刮东风的时候天气好”。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