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月1日,两岸青年学生在北京的首都体育学院学习武术。中新社记者 熊然 摄
中新社南宁3月23日电 (记者 杨喆)“两岸青年交流应更加深入,只有增强参与感,才能更有认同感。”参加第八届两岸青年学者论坛的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理事长罗海芸23日在南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提到“开展面向台湾青少年的体验式交流”。曾在北京读书8年的台湾学者罗海芸认为,这种交流好在能让参与其中的台湾青年融入环境,将自身发展同当地发展相连结,而不是大陆社会脉络的局外人。
论坛上,来自中国文化大学的台湾学者林奕辰也表示,青年是时代的希望,只有两岸青年尽可能多地相互交流,才可能增强认同感,使得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他建议,加强交流的广度与深度,特别是让没来过大陆的台湾学生、年轻人、中南部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来大陆参访、了解真实的大陆。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研究室研究处副处长鲁洪柯提出,应加大吸引台湾学生赴大陆学习、实习、就业和创业的力度,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使台湾青年全面客观地了解大陆,认清个人前途、两岸关系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紧密联系。
来自台湾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罗鼎钧也就“体验式交流”表示,台湾有非常多年轻人想到大陆交流,其中一些来自台湾南部,他们需要更多信息和机会深入体验大陆,逐渐融入大陆社会。
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凌斌说,两岸青年交流要避免“浮光掠影”方式,应让双方心灵碰撞更激烈,让台湾青年深入大陆,了解全面、客观、真实的大陆,获得参与大陆社会发展的机会,这样才能增强认同感。
广西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毛怡彬认为,自媒体时代下,两岸青年交流进入“深水区”,自媒体互动可成为传统两岸青年交流渠道的有效补充,传递信息和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传递影响力、情感和信任,对于增进两岸青年互信、建立两岸青年情感纽带具有重要的作用。(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